本篇文章2991字,读完约7分钟

美丽的贵阳。(本报信息)

建立全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庭,制定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寻求技术支持,优化供给结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贵阳市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绘制了一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的动人画卷。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让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可持续发展,必然要经历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阵痛,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多年来,贵阳率先尝试,颁布法律法规,成立专门机构,调整政策措施,使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07年,贵阳市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院和环境保护审判庭,明确受理了国家机关、环境保护组织甚至个人志愿者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013年,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集中挂牌,贵阳市率先在全国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09年,贵阳市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并将区域审批限制制度、监督制度和超时违约制度的内容首次写入地方性法规。2013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出台,进一步强化了生态保护的法律屏障。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贵阳坚持环保红线,态度坚定,敢于说“不”。不符合生态文明方向的项目不能上马,不符合环境保护的项目不能上马,不符合节能减排的项目不能上马;国家禁止淘汰的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不予批准,污染严重、高能耗、高物耗、高耗水、低排放的项目不予批准,不符合功能区要求、不具备总量指标的项目不予批准,缓冲区和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项目不予批准。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个凡是、四个不赞成”已成为贵阳市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从源头上防止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近年来,贵阳市每年谢绝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涉及金额超过300亿元,所有项目都需要专家库进行评审和投票。仅2017年,各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达1064项,总投资2235.04亿元。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贵阳敢于触摸真实的东西。2012年11月,中国首例以公民个人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在贵阳审结。清镇市屋顶防水胶厂将30吨化学废液倒入污水沟,流入公共水域。水域由志愿者蔡长海监管,经环保法院确认其具备原告资格,判被告罚款30万元。判决宣布后,村民们受到了鼓舞:“如果有人胆敢制造污染,我们将进行反思,如果失败,我们将向环境保护法庭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那些不寻求世界的人暂时是不够的."从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生态文明司法体系,到颁布第一部地方生态保护法规,贵阳以保护的眼光保护生态环境,以生命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响亮的一步。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大数据为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要求贵州保持发展与生态的底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保持发展和生态的底线。从“保”到“保好”,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贵阳作为全省的“火车头”和“发动机”,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面对“转向”和“追赶”的双重压力和任务,贵阳正在实践自己的“良方”:建设生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更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已成为贵阳保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选择。近年来,大数据在贵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核心格式、关联格式还是衍生格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和“大数据+都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贵阳市的生态保护领域,大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森林防火数字化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空环境部全面推广了气体质量预测系统,对施工现场的粉尘进行了24小时在线监测,对水质进行了在线监测...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乌当区采用“网格分布多数据融合时间空数据分析”的模式,全面、连续、有效地记录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基本环境质量信息(低至版本6)

(续第一版)与数据库中武当区所有餐馆、工厂、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数据信息进行对比,追踪污染源,形成指令,限期处理,效果显著。

大数据为贵阳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人们终于不再担心贵阳的生态保护只是一句口号。如今,贵阳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投资的“风水宝地”和创新创业的热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JD.com、微软、戴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贵州轮胎、贵阳海信等本土制造企业插上了大数据的“翅膀”,实现了经济绿色生产,实现了智能化转型;秀文猕猴桃、西丰红岩葡萄等农产品通过大数据快递进入市场,使得农村的绿色背景色彩更加强烈。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随着大数据的加入,贵阳实现了财富和美丽的双重收获。数据显示,目前贵阳市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8.66%,地表水国家控制区和省级控制区水质优良率超过93%,环境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1%。经济增长率连续七年保持中国省会城市前两位。其中,贵阳市2017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537.96亿元,增长11.3%,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创建和实践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的。

贵阳电厂的关闭和贵阳钢铁厂的搬迁...近年来,一件大事发生在市民身上,反映了贵阳保护青山的坚定意志和壮汉断腕的决心。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时,建设美丽中国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高铁的建成,贵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固执”迎来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贵阳将重点发展绿色产业。以绿色环境和生态文明为出发点,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三次产业结构从“231”向“321”转变。“快转高”的坚持实现了工业向“现代”的转变: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以都市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设备制造、现代医药等特色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产业的74%,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52%以上,现代农业占初级产品的33%以上。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这是贵阳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自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贵阳先后在武当白邑、修文古宝、开阳隆昌种植经济林作物,形成了修文秋瑾梨和猕猴桃、清镇和西峰葡萄、武当下坝樱桃、白邑黄金梨和花卉苗木产业、开阳枇杷和茶业等“一地一特色”的生态产业格局。今年,贵阳市以高效、绿色的重要原则,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高效、绿色的经济作物相继出现新的枝叶,为贵阳实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带来了无限希望。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现在,当你走进修文县柘溪村,你可以看到到处都是绿色。随着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从对猕猴桃和秋瑾梨的追求到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柘溪村的乡村夏季旅游正逐年蓬勃发展。每年夏天,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个村庄,并在那里逗留几个月。结果,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每个人都是苦的,我喜欢漫长的夏天。”村民们不禁感慨:青山绿水,真是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舟共济、取长补短的时候,贵阳又迈出了迈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一步。(记者李)

编者:张嘉诚

标题: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