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6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何芬兰
当中国企业在欧洲经营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面临得不到帮助或反馈滞后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复杂多样的政府流程,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不知道该与哪个部门联系。即使找到了合适的部门,欧洲相关机构严格的处置流程和漫长的反馈周期也会让中国企业感到困惑和焦虑。欧盟中国商会和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时,缺乏与政府、媒体和行业协会的系统有效沟通,中欧企业治理理念和习惯的差异制约了双边合作。因此,中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定期、系统、有效的沟通机制。
加强与政府媒体的沟通和协调
一位在欧洲建厂的中国企业负责人曾表示,长期以来,当地的宽带网络设施一直无法顺利满足企业在当地的运营需求。经过两年的应用和响应,基础设施最终在当地政府亲自拜访企业后得到解决。此后,当地政府主动提供援助,修建火车站。
中国企业做生意。然而,如果中国企业的关键需求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措施能够更有效地匹配,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报告指出,上述问题反映出中国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亟待改善,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还没有一个规范、系统的沟通机制。在这方面,欧盟各国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为中国企业服务的定向对接部门,确保合理需求得到及时处理。
第三方研究机构称,在欧洲主要国家,超过一半的人对中国企业有负面印象,这些负面印象主要来自中欧文化差异和发展背景。欧盟中国商会发现,目前中国企业在欧洲普遍缺乏积极的公关手段,面对敏感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有效性有限。这些痛点主要源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企业缺乏积极的媒体传播意识,多数企业未能与当地媒体建立长期的沟通机制,或设立专门的发言人及时输出正面意见,这使得中国企业屡屡错失与当地媒体建立信任和友谊的机会;其次,面对公关危机,中国企业缺乏应变计划,导致反应滞后,效果不佳。报告建议,中国企业今后在欧洲发展时,应主动接触媒体,输出积极的意见,消除公众的负面情绪,以取得更好的市场效果。
“尽管欧洲地方行业协会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大多数中国公司的参与仍然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在欧洲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能源有限。对当地行业协会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权利缺乏充分的了解。”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同时扩大业务合作网络,推广中国品牌和技术,争取行业地位和声音渠道。欧洲地方行业协会对中国企业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合作网络和声音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努力提高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积极寻求与欧洲地方协会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弥补行业内话语权的不足。
克服概念差异和促进双边协同作用
大多数中国企业坚持效率第一和绩效导向的理念。在欧洲当地的社会文化中,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比中国企业要轻松。这种矛盾会给当地员工带来压力甚至阻力;中国企业做事灵活,习惯于通过小规模的人与人之间的协商和协调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当地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甚至欧洲的时间观念都比较严格,这使得中国式的操作经常碰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团队的沟通比欧洲员工更为微妙,尤其是在表达负面观点时,而这些沟通背后的考虑和隐藏的含义是当地员工难以理解的,导致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交流...
中国和欧洲的公司治理理念和习惯不同,这阻碍了双边合作。报告称,中国与当地企业和当地员工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观念和文化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企业与当地运营团队之间的协同效应。对于在欧洲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必须克服的困难。
此外,中国和欧洲在工会制度和劳动管理方面,无论是在制度规定还是理念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企业对欧洲当地的工会制度和文化了解不够,这很容易导致冲突和摩擦。一些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和理解工会制度,缺乏与当地工会的主动友好沟通机制。“在不可避免的摩擦和纠纷面前,对中国企业来说,发挥工会的积极优势往往比简单地疏通关系、处理地位斗争更有利。”
标题:中欧企业亟待建立系统化有效沟通机制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