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2字,读完约10分钟
从“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到“青山绿水”而不是“金山银山”,那么“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陕西柳坝是西北五省唯一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实践“两山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
■我们的记者潘英丽
在19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为91.23%,树木绿化率为92.7%。是中国首批十三个基地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青山在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在这里,你可以闻到花香,看到青山,想起乡愁。穿过城市的紫金河两岸被四条旅游线路环绕,将每一户人家都串连在主干道上。重建后的楼方沟村废弃的庭院直接通向五星级的民宅,成为都市人的天堂。这是陕西省的刘坝。
柳坝,面对巴蜀,面对秦川和秦岭,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直到2019年5月,尽管它的自然风光宜人。
柳坝曾因“依山吃山”和“破坏家园”而“一夜暴富”。20年来,在恢复和保护生态资源的实践和探索中,柳坝最终选择了依托“绿水青山”发展全球旅游的道路,壮大了县域经济,走出了秦巴山区贫困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持青山绿水
从“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再到“青山绿水”而不是“金山银山”,那么“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而呆在大坝里对实践“两山说”有着深刻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柳坝还通过伐木、采矿、卖石,取得了“全省人均第一矿床”的成绩。然而,简单的“依山傍水”并没有让柳坝走得更远。不久,山被砍光了,挖烂了,河被混了,生态继续恶化,这不仅没有加强县,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探索经济强县的道路上,淤地坝始终缺乏激活县域经济的支点。
"我们达成了深刻的共识,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只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柳坝县委书记许说:“经过仔细思考,柳坝独特的绿水青山是我们最宝贵的生活资源,也是后来者的优势。”
2000年前后,柳坝县开始确定“创建生态县、发展药菌县、加强旅游县”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从那以后,连续四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咬青山不放松",以艰苦奋斗的"拦坝精神",保持了青山绿水零污染。
同时,也不乏诱惑。2012年,一个总投资10亿元的名为清洁能源的风力发电项目希望落户柳坝,这无疑是该县8.7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重大投资吸引项目。然而,当在现场考察会上发现该项目会破坏白子山脆弱的生态环境时,全县的意见却出奇的一致:“宁要gdp,不要青山绿水。”
此后,柳坝先后拒绝了一批投资2亿元的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如生物质发电、矿产开发、小水电等。这些项目本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只要它们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它们都不会留下来。
此后,柳坝先后实施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有序退出原有矿山企业,停止了新的投资权,关闭了一批黄金矿山企业、砂矿企业和矿工矿山企业,从源头上切断了环境破坏。
针对河道采砂和矿山恢复治理等混乱局面,柳坝还成立了国有移民搬迁生态恢复公司,负责河道采砂和矿山恢复治理。它不是让政府花钱,而是出售清理过的沙子和砾石来创收。
同时,继续加强绿化。残坝森林覆盖率由89%提高到91.23%,为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改变全球旅游业
生态有所改善,如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使“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增加人民收入?如何科学地考虑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被誉为“天然氧吧”和“绿色宝库”的柳坝,不仅有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分支白子山和汉江系统最大的支流之一的包河,而且是汉中的北门,贯穿着白斜栈道、李安运栈道和陈仓古道。汉、汉、三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丰富。
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和游客旅游意识的提升,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新生活方式也开始在人们心中扎根。近年来,文化生态旅游骤然升温,推动了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此外,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迎来了巨大的商机。
大坝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显然不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了保护汉江的水源,发展工业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发展旅游业既是主观愿望,也是客观结果。
柳坝立足县域实际,决定以全区旅游业为县域经济转型的切入点,将旅游业提升到“一业兴市、经济强县、人富县”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一业突破”为目标发展县域经济。
为了建设旅游强县,他们集中了全方位的资源,以“全区拦坝,四季旅游”为突破口,按照“20年不落后”的标准,聘请国内著名旅游专家,制定了《中国山岳度假示范区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评审,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国家旅游局评审的县级规划。
随后,柳坝整合了“山水城村观”的全部资源,推出了“全民参与、全产业链整合、全区域创造”的全球旅游发展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秦岭特色和柳坝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市场的需求,让游客从单一的山水观光游和观光景点体验到集“休闲、度假、保健、养老”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他们还开发了一批全年覆盖整个柳坝地区的景点,如张亮寺、紫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古栈道第一漂、紫白山国际滑雪场等。,这就启动了市场对“深呼吸镇,天然氧吧,22℃的夏天,醉酒挡氧坝,挡蓝坝”品牌的需求,以及不同主题城镇的特点
他们开发的农业和特色旅游产品,如文化创意产品、特色农舍、精品宅院、度假公寓、美食街和“六八棒蜂蜜”,遍布全县,甚至在田野里可以看到体现农村文化的稻草人群体。为了方便游客乘车出行,已经建成了123个智能停车位。县政府机关和单位的停车场在节假日向游客免费开放,主要景点也免费覆盖wifi,给游客留下全方位的不同记忆。
“八年来,柳坝共投资9亿元实施223个重点旅游项目,全年不断提升全球旅游产品,形成“吃、住、游、买、娱”、“商、学、闲”的旅游格局。”柳坝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谢建斌告诉记者。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开展了“载歌载舞、点亮庭院、挂好收成”、争当“旅游大使”、“争当文明市民”等文明创建活动。每周五、周六,在县城中心的老电影博物馆演艺厅将上演一场为柳坝量身定做的大型演出《山水之恋》,所有来柳坝消费的游客都可以免费观看。
在扶贫方面,他们向贫困家庭提供相应的支持,并提供参与旅游扶贫的社会资本。截至目前,全县70%的贫困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旅游业,其收入占贫困家庭年收入的76%。
一系列措施使柳坝旅游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荣获中国县域旅游之星、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陕西省首批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等荣誉。在文化旅游部7月28日公布的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柳坝县火烧店镇岩坎村名列其中。
旅游业综合收入快速增长,占柳坝县经济总量的一半,全区旅游业已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在实践中,柳坝探索了一条发展旅游业的新模式,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帮助扶贫,从而突破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振兴农村文明
全民参与的全区域旅游不仅带来了“游客的醉意”,也使村里的村民逐渐从传统的农民转变为第三产业工人。同时,它在拦水坝和垃圾分类和收集方面推动了厕所革命,农村文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天星梁村村民李彩云做了一道好菜。前年他回家时,想开一家农舍。首先,他需要投资重建旧农舍。在手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县政府为她申请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并提供免费设计指导,将原来的普通砖房扩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时尚民居。去年,以李彩云命名的“蔡赟家族”正式对外开放,那一年赚了几十万元。“不仅收入增加了,环境也改善了,一个人住也舒服了。”李彩云高兴地告诉记者。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也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聚集了人气。位于县城中心的柳坝老街,已经恢复了老街百年的记忆。走在老街上不仅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变化,还可以提高原有居民的生活质量。
火烧店镇岩坎村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在28个搬迁居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00多张床位的农家旅馆,是国家“合作社+农民”旅游扶贫示范工程。此外,农村合作社开发的项目,如农耕文化考察园、稻草人主题公园、亲子公园、民俗体验园、青年自然成长营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村民种植生产的蘑菇、菌类、土产蜂蜜等产品带来了增收渠道。
大坝平均海拔1700多米,夏季平均气温19.2℃,具有独特的足球高原、封闭训练和比赛条件。自2016年以来,当地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基地有三个足球场,有天然种植草坪和一个人造草坪标准,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配套设施。它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四个连续标准足球场的县级足球青少年训练中心。每年夏天,营盘青年足球场都挤满了来练习足球的孩子们。仅在几年时间里,就有五名国家级品牌选手接受了持续培训。柳巴花了十年时间在青年足球界创造了一个“传奇”。据统计,仅今年6月至10月,基地安排的各项竞赛的综合收入预计将达到近1000万元。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全县70%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旅游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加3458元,占35.3%。淤地坝将把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青山绿水”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当然,在推进农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等困难,必须继续探索和解决。”许指出,下一步,柳坝将继续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开发具有独特生态特色和满足游客市场需求的高端生态旅游产品,避免秦岭生态旅游同质化竞争,努力实现“中国山地旅游度假示范区”的目标。
柳坝县积极采取“企业和农民扶贫”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千方百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马道镇沙巴村高山花卉基地的栽培温室里,工人们在忙着浇花。
标题:陕西留坝:走出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