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2字,读完约9分钟

■文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青岛地铁集团积极探索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理念,在思想、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和实效。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从标准化建设看经验转化的标准创新

近日,青岛地铁《基于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乘务管理新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报告获得第十七届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结合青岛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环境,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总结和提炼了青岛地铁运营班组管理的创新模式和管理经验。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青岛地铁3号线、2号线、11号线和13号线相继开通。面对人员几何倍数扩张、空乘人员培训周期长、各条线路设备差异化等新问题,青岛地铁运营公司乘务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青岛地铁的乘务管理新方法。围绕新线的参与和筹备,探索形成了地铁高架线路司机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双层车辆段人员操作研究等几十份人员操作研究报告。总结了各条线路的人员储备、运营参与等关键点,梳理形成了《参与新建客运线路准备工作指引》等规范,不断提高参与和准备工作质量。在运营过程中创新生产运营和业务管理经验,如通过优化3号线的平台运营,每站平均运营时间缩短1.8秒,延伸至网络,提高运营服务质量。为了适应高密度开通的发展节奏,满足大量新线开通人员的需求,地铁乘务部积极探索提高转线培训效率和质量的新方法。以公交司机岗位为例,根据每条线路的规则和设备特点,从14个方面梳理出757个不同的操作点,员工在转线后直接集中培训差异化知识,将每条线路的培训计划时间缩短了约3个月。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同时,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地铁运营商的青岛地铁,在2015年首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营时,提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战略思路,确立了标准化建设的战略选择。青岛地铁注重标准创新,将多年形成的研究成果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固化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地铁运营将现有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电动公交车中心销拆卸工装和电动公交车集电靴橡胶限位钢钉量具的成功开发和应用,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改善了运营流程,形成了三个标准:《车辆维修专用设备维修规则》、《rtt2000公铁两用车辆维修规则》和《11号线电动公交车故障应急处理手册》;协调公司技术资源,学习行业先进技术,结合深度维护、智能运维、自动监控技术发展趋势,重点推进电动公交车智能机器人维护维修、供电系统智能运维、公共工程三维扫描及雷达探测技术、通风空调节系统风水联动等科研项目。搭建了员工交流平台,在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市先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银星技师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特色工作站,正在逐步形成一批规范、有影响力的员工创新交流平台。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从bim技术工具看面向数据的施工管理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基于数据的工具。它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在项目规划、运行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高效响应各种建筑信息,为设计团队和包括施工作业单位在内的施工单位的协同工作提供基础,对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起到重要作用。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青岛地铁从建设、运营和维护的需求出发,以提高地铁全生命周期价值工程为目标,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青岛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bim技术联盟,积极推广和深化bim应用:创新性地将bim技术延伸到装饰设计和施工阶段,建立pw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在协同管理平台上托管工作环境,整合结构、机电和装饰专业模型。全程综合方案论证和碰撞检测,提前解决进入施工现场前的矛盾,完善各专业施工方案,保证各专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地铁施工中多专业的协同工作,直观展示整个施工过程,大大缩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建设与实体相对应的虚拟数字轨道交通系统,建立了建设单位主导、bim整体咨询提供咨询、各阶段主管单位关注、各参与单位充分参与的模式;根据bim的应用范围,建立了一系列bim应用标准,包括bim应用总体规划在内的13个标准,分两个层次,七个等级。该系列标准为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咨询单位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标准保障,实现了bim应用的统一性和可验证性,为bim应用方案的制定、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和项目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13号线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bim系统化应用中,实现了bim技术应用系统、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的三个统一,bim技术应用项目和成果多次获得市级通报表扬和省级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竞赛一等奖。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青岛地铁还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检查,将bim+gis结合起来,建立工程测量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上和地下三维模型数据以及其他与地铁线路、车站和沿线相关的专题数据的统计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分配,并实现与bim系统的接口和资源共享。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从“最聪明的列车”看科技从跟随到引领的超越

今年年底,青岛地铁6号线将破土动工,这条地铁线有可能成为未来填补行业空白线的地铁线——未来的6号线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条列车独立运行的地铁线,乘客将看到真正的“无人”地铁列车。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目前,“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在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即车辆运行采用“车-地-车”的通信和控制架构,两个运行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不能直接完成,因此需要将列车运行数据发回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接收和分析数据,然后向列车发回指令,控制列车的启动和停止,这就需要对大量设备进行集中设置。业内人士这样描述:火车只是“树干”,控制动作的“大脑”实际上在控制中心,“眼睛”是散布在轨道旁地面上的大量设备。“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采用“列车对列车”架构。列车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换,从而直接了解前方列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列车运行。这样,就好像火车有自己的“大脑”和“千里眼”,可以自己判断路况,安全、智能、快速地“运行”。可以说,tacs是目前“最智能”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其优势也非常显著: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发车间隔缩短,道旁设备配置减少,列车上各系统高度集成,大大提高了站台停车精度和间隔运行的舒适性。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地铁行驶更快、更平稳、停车更准确、耗时更少,还整合和精简了硬件设备,提高了运营效率,青岛地铁6号线“列车自主运营系统(tacs)示范工程”的正式示范应用,将实现从传统的“自动运营”到智能“自主运营”的技术飞跃,为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示范和借鉴。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供需失衡问题,而且能够站在国际轨道交通技术的前沿,真正引领国际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青岛地铁还进行了以下技术创新:地面蒸发冷凝机组的风水联动系统可以分析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空机组的运行状态,优化设备运行方案,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既节能又保护环境;液压应急支护技术的研发优化和减轻了煤矿用液压支护设备,开发了适用于地铁隧道的液压快速支护和小型化移动泵站。它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安装快捷、拆卸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设备可重复使用,节省大量钢材;结合青岛的工程地质特点,对传统tbm的改进改变了传统tbm只能应用于全硬岩的局限性,可以应用于土石混合体、地下水、破碎带等不良地层的开挖。提出了适合青岛地质条件下tbm开挖的施工方案和支护形式,形成了包括机械制造、隧道设计、施工方法和施工安排在内的一整套改进的双盾构tbm技术,填补了国内/"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联合研制的U型梁板式吸声降噪器,并在11号线全线应用,不仅景观效果好,而且减少了周围建筑物的遮挡,具有安装简单、维修更换方便、成本低的特点;推广喷射混凝土永久衬砌技术和标准,大幅度降低钢材消耗,有效节约工程投资;新型地铁隧道衬砌支撑体系将国外领先的高效混凝土防水添加剂引入国内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空白,提升了地铁产业链;优化衬砌管片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预制难度,还可以克服常见的缺边、掉脚等质量问题;提出了衬砌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参数,建立了沿海地区地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制定了《青岛地铁高性能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技术导则》,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开发了相关耐久性传感器,建立了青岛地铁混凝土耐久性检测系统。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青岛地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设施和条件的建设在不断完善,已成为青岛地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青岛地铁将一如既往地在建设和运营的各个阶段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地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进步。

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所有图片由青岛地铁提供)

标题:青岛地铁:创新思维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