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0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1.7%,累计下降了8.5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10.0%。
2019年是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关键一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扶贫和服务农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各类金融机构依托行业优势,不断提高扶贫质量,在支持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发展和政策金融方面,中国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了扶贫金融部。截至2019年9月底,CDB共发放扶贫贷款1.23万亿元;从2016年到2018年,农业发展银行在精准扶贫贷款上投资了1.75万亿元。在商业金融方面,大中型商业银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用性。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在832个重点扶贫县的贷款余额达到8771亿元,比2015年底增长43.2%;平安银行的“村官工程”投资123亿元用于工业扶贫,惠及43万已办卡的贫困人口。
原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郑高度肯定了金融扶贫的独特作用。他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主动接触和处理扶贫任务。国家财政管理部门不仅积极承担中央指定的扶贫任务,而且金融行业的各级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通过多种方式联系贫困县,派干部到农村工作、留在农村,拓宽参与扶贫的渠道。二是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依托金融业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如帮助贫困地区兴办企业、发展产业、销售产品、培育品牌、吸引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培育资本市场等,有效增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银行业设立了扶贫小额贷款和扶贫再贷款,证券业为贫困县提供了优惠政策和绿色融资渠道。期货保险业实施贫困县“一个部门、一个县”扶贫模式,创新金融扶贫,开展贫困地区特殊行业产品“保险+期货”试点,帮助农民防范市场风险,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第四,展示了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良好形象。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认真落实扶贫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扶贫与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业务发展、改革创新、全员参与、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融合推进,也在金融领域不同行业产生了互联互通的互动效应。
“这些领域的经验和做法不仅反映了行业的特点,而且具有示范意义。它们不仅具有实际效果,而且具有长远价值,值得深入总结。”郑对说道。
农村金融机构发挥骨干作用
截至2019年6月,全国共有1,423家农村商业银行、782家农村信用社、30家农村合作银行、1,622家农村银行、45家农村共同基金和13家贷款公司。上述法律实体的总数接近4000个,占中国4597台银行金融机器的80%以上。数据还显示,中国农村商业银行有7.7万个网点,占全国银行网点总数的34.3%。农村商业银行网点中,县级(含乡镇)网点约4.9万个,占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总数的63.5%,占网点总数的一半以上。
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扎根于农业和农村地区,熟悉县域经济。一方面,通过建立专门的扶贫组织结构、专门的扶贫考核机制,探索专门的扶贫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的扶贫工作体系;另一方面,这些农村金融机构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扶贫模式,使得服务精准扶贫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新的信贷发放模式,推进信贷合作建设,扩大信贷供给。2018年,参与问卷调查的7家金融机构积极向6.5万名贫困农户发放贷款,贷款总额达19.1亿元,呈大幅上升趋势。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2018年,接受调查的五家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1万笔,贷款总额13.75亿元,平均每笔贷款3.35万元,较2017年有所增加。今后,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小额扶贫贷款的数量和金额仍可能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同时,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扩大了金融扶贫的覆盖面。例如,山西农村信用社积极利用现代电子渠道安装3702台自助设备,配置28900台pos机,扩大13700个帮助农民取款的服务点,运营30辆移动服务车,开辟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合作社。2018年,参与调查的6家金融机构支持了106家合作社,合作社的平均贷款期限为2.3年,并保持了逐年增加的趋势。
第三,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扶贫。四川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8月底,共发放工业扶贫贷款480.77亿元,贷款余额245.77亿元,带动23.24万贫困人口。
第四,不断加强扶贫贷款风险管理。受访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的4.43%降至2018年的2.43%。从横向比较来看,东部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这也表明西部地区金融扶贫相对困难。
金融扶贫仍然面临挑战
目前,农村金融扶贫主要面临贫困地区信贷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政府支持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扶贫信贷业务难以持续、金融教育不足等问题。
为此,报告建议农村金融机构应与地方政府充分联系,通过完善农村信用评估体系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促进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的优化升级;继续提高政府扶贫能力,适度增加财政扶贫信贷支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扶贫信贷的支持力度,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的综合收入能够基本覆盖贷款成本,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制定中长期金融教育计划,帮助贫困农民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和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国的金融扶贫政策对加快贫困地区的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金融扶贫面临巨大挑战。要把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金融与金融、资本扶贫与基础金融服务、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充分利用货币、财政、税收和监管政策,完善扶贫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重视和支持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发展和应用。
标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作用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