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55字,读完约6分钟
南京大学的五名大学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各个社区了解杭州垃圾分类的真正推广情况。现在,一篇3万字的研究论文已经发表。经过走访和调查,大学生们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模式。然而,事实证明这在现实生活中有点困难。
当李思远用电脑画出杭州居民垃圾分类现状的流程图时,南京大学文理学院的方舟宁忍不住嘲笑他:“流程图展示得如此清晰、合理,只有你学过电脑的人,才叫李思远童鞋。”
在选择暑期研究的主题时,大学生们都把注意力转向了垃圾分类。垃圾被放错了地方,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杭州是中国垃圾分类的先驱。早在2015年,《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颁布实施了。
三年过去了,杭州的垃圾分类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围绕这两个主题,以许为队长,方舟宁、陈其杰、楼、李思远组成的“衣架队”与垃圾分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名大学生参观了杭州负责垃圾分类的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督中心,采访了近年来垃圾分类发展起来的“物尽其用”公司,还参观了七个各具特色的优秀垃圾分类社区。“我们发现,在现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在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的社区环境适用不同的模式。”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任编辑李思远说。
最后,他们梳理出一份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并“总结”出居民生活中的两种垃圾分类模式:社区主导型和社区+企业合作型。
1感受石头过河的“社区导向”模式
杭州是一个新旧社区交汇的城市。大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一些旧社区。许巍发现,老城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区。“这些社区基础设施差,物业水平低,一般垃圾分类企业参与相对较少。”许对说道。
麻雀虽小,但无所不包。旧社区不确定垃圾分类是否做得好,社区工作者有他们自己的窍门。大学路社区有一个垃圾房,作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和投放的试点项目。在规定的垃圾运送时间内,将分类垃圾桶从垃圾房中拉出,供住户运送。这一次之后,垃圾桶将“消失”并进入上锁的垃圾房。
在这个试点的垃圾房里,两名清洁工和两名志愿者被特别指派在居民扔垃圾时给他们分类指导。当大学生们调查时,碰巧清洁工的姐姐正在工作。她说:“大多数居民都很合作,做好了分类工作,也有少数不配合分类工作,所以我们会劝说和帮助他们。如果你不能再做一次,社区工作者就会上门。”然而,也有一些“钉子户”不愿意分类。“我别无选择,只能对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把它们放进去。”
大学路社区书记洋子解释了社区垃圾分类的情况。“大学路社区是杭州第一批试点。以前没有人这样做过,所以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新华坊社区,另一个老社区,社区干部将深入居民家中给予指导和监督。通过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对应不同的垃圾,让居民慢慢开始分类,逐步培养居民的分类意识。每个社区每天都上传检查后的照片进行反馈,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表扬做得好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也到现场参观垃圾运输过程,并拍摄照片,张贴在社区网站上,以消除居民对后端混乱运输的疑虑。
最后,在参观了许多老社区后,徐一真说:“我们把老社区的垃圾分类为社区主导型。”这种垃圾分类通常由社区组织承担。主要负责人和监督员是社区组织,主要是基层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直接责任人是物业清洁工。街道和社区组织、社区领导人和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和处理由政府牵头的垃圾直运公司负责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运输,个体经营者对可回收材料进行分类回收。
激励“社区+企业合作”模式2分
与新社区相对应,2015年后,杭州出现了许多新社区和新垃圾分类企业,作为新垃圾分类模式的试点项目。一方面,它结合了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采用智能设备和二维码垃圾袋;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形成了“桶长制”和分工负责制等新的责任实施理念。
计算机专业的李思远对新社区的智能垃圾分类很感兴趣。他发现,在海地社区和施琅国际街区等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通常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公司负责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与附近的超市合作。居民正确分类后,放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在超市里交换日用品。”李思远说道。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这两个社区的垃圾分类相对成熟,施琅国际区也成为杭州垃圾分类的示范社区。
从目前参与垃圾分类的物资回收公司的角度来看,仅靠可回收物资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足以实现利润,还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亚东说:“纸张可以细分为十几个大类,各种医药箱、报纸、封面铜版纸等。不同类型的纸有不同的价值,但居民通常不能清楚地区分它们。都将混合在一起。”这些纸张被材料回收公司回收后,往往以最低的纸张价格出售给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将大大降低。
3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普遍性仍然是一个“痛点”
在杭州,目前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约占所有社区的十分之一。即使试点社区覆盖20%~80%,也不能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对一些租房者来说,更难管理。
“我们认为垃圾分类仍处于初级阶段。与非居民单位相比,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分散的责任主体。虽然政府在垃圾分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要真正落到社区里还是很困难的。不仅居民的前端分类困难,而且垃圾分类主体之间的关联性低,难以形成完整的垃圾回收产业链。”许对说道。
“可回收垃圾也是现阶段分类的一个难点。随着城管部门逐步取缔非标准的个体回收,可回收垃圾中的高价值可回收物主要由企业和回收站回收,但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由于占地面积大、回收利润低,很少回收。它可能与厨房垃圾或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杨接着说道。
在陈奇,垃圾分类需要从零开始,并形成习惯。目前,它只能通过新的利益关系来构建。积分奖励、熟人指导和监督都是利益关系的形式。目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技术上还存在盲点,只能一步一步推进。
针对目前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刘建国认为,目前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具有木桶效应。木桶的长板在于政府主导、资金保障、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短板仍然在于全民参与。确定垃圾分类整体有效性的进程主要取决于中国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水平和全民的普遍参与。“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稳步扎实推进的工作,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政府部门、公众、企业和其他各方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前进。”刘建国说。(记者李远)
编辑:计然
标题:垃圾分类短板仍是居民参与少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