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3字,读完约2分钟

“一刀切”的现象似乎是“毫不妥协地坚决执行”,但实际上是懒惰的政治不愿行动、不愿行动、不敢行动

不久前,生态与环境部报道了一个典型案例,强制禁煤令推行清洁供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暖冬。原因是“一刀切”政策的实施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摈弃“一刀切”彰显治理精度

“一刀切”的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门普遍存在,有的表明上级单位忽视地区和下级部门的差异,要求“急行军”落实工作部署。从表面上看,这是“大胆”和“有力”的,但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的表现为下级忽视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不加思考地套用上级的精神,最后变成了形式主义,似乎是“坚决地执行”出了框框,但实际上是懒惰的政治,不愿、不能、不敢行动。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刀切”的思想和做法很容易被叠加和向下传递,一层一层地加速,一层一层地加重,在基层越来越不堪重负,问题和错误可能会被放大。

摈弃“一刀切”彰显治理精度

归根结底,“一刀切”的本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在政策执行上过于粗放,试图用固化的标准取代因时而异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老子的名言“治大国如烹鲜”,体现了以精治国的重要性。放弃“一刀切”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始终把握政策的执行程度,以效果为导向衡量政策水平。

摈弃“一刀切”彰显治理精度

要摒弃“一刀切”,就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有一个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生一次胎’。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然也没有决策权。现实中的“一刀切”往往与缺乏研究和不切实际的“拍脑袋”决定密切相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情况可以清楚,数字可以准确,上级的精神可以有效地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从而避免执行过程只是“绩效”而不是“效果”,只求做,不求做好。

摈弃“一刀切”彰显治理精度

我们应该摒弃“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推广清洁能源,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温暖和温暖;为了创造文明,我们也应该给空留下合法合规的商贩的空间……正视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我们心中的最高位置,以避免出现我们只注重好的数据和漂亮的成绩,而忽视普通人的真正需求的现象。(楚博)

摈弃“一刀切”彰显治理精度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05版)

编辑:计然

标题:摈弃“一刀切”彰显治理精度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