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2字,读完约8分钟

智囊团观点■李连成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交通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交通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中国的交通运输应与世界接轨,更加包容世界,帮助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运输领域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从遵守国际规则到参与者和制造者;注重共同富裕和幸福,为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完善、周到的交通服务;我们应该比以前更加重视交通领域的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本世纪中叶,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城市交通建设,这样才能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美好,同时不要忘记农村更美丽。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建设交通强国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

为了满足交通强国的要求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中国在建设交通运输强国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长期问题。

1.运输供给能力仍需不断提高,系统开发的“木桶”缺点明显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做出了中国目前交通运输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判断。这是交通发展的新起点,但这种适应的基础并不稳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交通运输需求仍保持中高增长速度。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如果我们不继续保持相应的交通网络建设,就有可能再次“适应”到“不适应”。例如,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总体能力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后,中国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2005年,交通运输“处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2010年,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状况“基本缓解”。因此,为适应未来需求增长,中国仍需保持一定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对中国经济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制约、中国工业化阶段发展趋势、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分析,以及适度超前交通发展的要求,中国应在2035年前后,在规模、布局和结构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建设全国交通基础网络。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中国交通网络各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协调发展薄弱。许多“缺点”拖垮了现代交通的“快速和经济”特征。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水平较高,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综合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硬件设施和设备先进,但运输组织的软件建设(主要是货运联运和客运联运等。)是向后的。先进与落后并存,有路的现象与没有路的情况并存。不仅有交通发达完善的地区,也有交通不便的地区。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2.新要求、新技术、新模式等。对交通控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供给能力弱,中国交通发展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此期间,虽然社会资本被积极引入,但主要采用的模式是政府主导。这种发展模式在理论上适应了交通基础设施突出的公益性特征,在实践中适应了尽快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要求。当交通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时,政府主导的模式应该改变。相应地,交通管理系统和能力应该进行改造和升级。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新的运输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要求相关系统与时俱进。新技术和交通的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如共享自行车、共享公共汽车、无人驾驶等。,这对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融合、transportation+,空公交联运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连接、城际拼车等定制化、联合化的交通运输服务应运而生。交通+智慧城市涵盖城市交通、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民航和水上交通,并规划了智慧枢纽、智慧停车、智慧公交、绿色出行等。新事物将不断涌现,要求交通控制系统和能力能够适应并引领其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3.现代装备制造业和引领世界交通发展的技术支撑相对薄弱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领先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将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空间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了世界闻名的现代工程技术成果外,我国交通领域的基础研究普遍薄弱,原创性创新少,积累不足。交通运输及相关制造业和研究领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许多独立的核心技术依赖于其他国家,甚至运输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产品都是进口的,或者关键零部件依赖于外国企业。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运输技术创新贯穿于运输管理和组织、设备制造和重大运输基础设施项目。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和比例长期偏低,2016年为5.25%,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比例长期保持在12%-18%。特别是市场定位不明显,企业基础研究经费的规模和比例较低。2016年,企业基础研究经费规模不到日本、韩国的10%,美国的25分之一。交通运输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在于,我国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体系的生态环境有待完善和建立,包括管理创新和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有效的创新激励不足,科研管理体制与科研规律不一致,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率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夯实三大基石,分阶段建设交通强国

建设交通强国,要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转变。建设运输强国,要以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效益为重点,以引领世界和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交通、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建设快速、经济、安全、绿色、自主的综合运输体系,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在国际运输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现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的跨越,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巩固智能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完善有效的交通管理体系和能力,创新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自主交通技术研发体系。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是一个交通强国的基本要求。交通网络现代化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交通强国初步建立的基本标志。交通网络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和交通服务网络。在一定的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下,一个国家可以用现代技术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其形态、规模、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保持稳定,这是交通运输强国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如果运输网络仍在大规模建设中,它就不能被称为运输力量。智能化是当前和未来交通发展的显著特征。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一个完整有效的交通管理体系和能力是交通强国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是交通强国的硬件条件,那么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建设交通强国的软件条件,它贯穿于整个综合交通体系和交通强国的建设之中。从设施建设到交通服务升级到交通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运输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体系是运输强国的关键支撑。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离不开先进技术,交通管理和组织运营也离不开先进技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扩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领先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空间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而要把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强国的地位,需要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作为服务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应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支持和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没有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动力,交通运输动力就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是现代化动力的产物。因此,从阶段安排来看,交通强国建设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基本同步,分两个阶段进行。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第一阶段是整体推广期(2018年至2035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仍是现阶段建设的重点,现代治理体系和交通科技研发更为重视。主要标志是建成规模稳定、结构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领先世界的基础交通网络。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第二阶段是战略追赶期(2036-2050)。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交通强国。前一阶段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现阶段建设重点转移到两个基石上,即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交通技术研发体系。主要标志是关键交通技术和产品领先世界,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领先世界。当然,在现阶段,仍然有必要跟踪和开发新一代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

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作者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标题:中国建设交通强国须破解三大长期性问题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