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2字,读完约6分钟
地下水是我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重要水源之一。覆盖全国的地下水监测网络正在逐步建立。
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下一步预防和控制的重点是什么?最近,有关部门发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对许多人来说,周围没有井,他们总是觉得地下水离自己很远。事实上,如果地下水受到污染,将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深远的危害,影响人体,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近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进行了系统安排。
逐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
目前,中国地下水质量的总体情况如何?根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31个省(区、市)223个地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包括1000个国家监测点)开展了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优、良、良、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和14.8%。
水利部门2145个站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优良站的比例为0.9%,水质良好站的比例为23.5%,没有水质良好站,水质差站的比例为60.9%,水质极差站的比例为14.6%。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基础,是客观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防治地下水污染源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监测网络,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找出所有的污染源。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地下水处处长李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国家有关地下水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围绕各自的职责开展相关工作。2015年至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实施全国地下水监测项目,建成2万多个地下水监测站,初步形成覆盖31个省(区、市)的地下水监测网络,控制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密度0.59/100平方公里。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生态环境部负责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承担地下水污染的监督和防治责任,为建立统一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创造了有利条件。
"铺设这个网络比公众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水环境规划处处长助理、实施方案编写者刘表示,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应把区域监测与饮用水水源地和污染源监测结合起来。由于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综合监测井数量多,类型多,管理分散。为了满足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要求,需要对每个监测点逐一进行研究和确定。基于此,有必要先进行试点,然后研究建立区域监管与“袁爽”监测相结合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监测网络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当务之急是遏制地下水质量的恶化
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首要目的是防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最易受地下水质量影响的人群是那些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人。
刘说,根据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从中国的供水结构来看,地表水资源的供水为4945.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1.8%;地下水源供水量为1016.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6.8%;其他水源供水量为81.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4%。虽然地下水供应比例不到20%,但由于我国北方地表水和地下水混合供应,供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自2012年以来,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已经启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地下水饮用水源的安全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李说,我们的实施计划是集中解决地下水饮用水源的突出问题。加强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源标准化建设,开展万吨以下农村地下水饮用水源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区划定、风险源调查等工作(日供水量1000吨以上,饮用水10000人以上),有效提高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平。
地下水环境质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控制,以确保饮用水的基本安全?刘说,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美国地质调查局随机调查了41个州的932个公共供水井,22%的地下水饮用水源超标或威胁人类健康。结合我国地下水饮用水源现状和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质背景情况,实施方案设定了水质达到或超过三级比例的约束性目标,即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将保证无人为污染,经水厂处理后能够提供合格的饮用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水质超标指标主要包括总硬度、总溶解固体、ph值、化学需氧量、“三氮”、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氟化物、锰、砷、铁等。刘说,考虑到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以及改善地下水质量的滞后性,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采取源头控制、风险管理和污染整治等多种措施,基本实现“遏制地下水质量恶化趋势”的目标。
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将会公布
预防和控制地下水污染远不止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任务。环境风险防控和污染整治同等重要,但这两个方面的前提是要对污染场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计划清晰,调查和评估应持续进行。继续推进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化工企业、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周边地下水基本环境状况调查。应进行详细调查,以评估人为污染地下水的污染趋势和健康风险。如果风险不可接受,应进行地下水污染的补救(预防和控制)。
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开展了防渗整治,公布了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了试点整治,将废弃矿山、取水井打井封井回填三个方面放在了首位。
实施计划的另一个支持文件《公布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的技术要求》似乎是技术性的,但实际内容非常有趣。“各省(区、市)应每年在相关网站或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环境风险高、对公众健康影响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场所名单。”文件中的这一要求意味着,今后公众可以查询污染场地的名称、区县、调查边界和面积、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超标情况、整治(防控)目标、整治措施和进度,这样不仅可以积极防范相关风险,还可以有效监督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整治工作。(记者孙秀燕)
《人民日报》(2019年5月8日,第14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五部门印发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