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重庆的“绿肺”南山区,一些民宿非法侵占林地,超高、超面积违法建设和生态环境透支等问题突出,引起公众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寄宿家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从原来的单人住宿版本1.0升级到现在的版本3.0,里面设施齐全,有茶馆、咖啡厅、棋牌室、ktv等。一些寄宿家庭还打出绿色、低碳、生态、贴近自然等口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发展B&B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富民增收,大力发展B&B乡村旅游无可厚非。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寄宿家庭只注重赚钱,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例如,一些寄宿家庭非法占用林地;有的没有同时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直接排放;一些服务项目用噪音打扰人们;有些与景点相邻,有些活动延伸到生态区,这被怀疑破坏生态。
无可否认,B&B的发展有很强的市场需求,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依法有序发展,不能放任自流。《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工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践行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遵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加强对寄宿家庭发展的监督和指导。
早在2015年,浙江省德清市就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村住宅地方标准规范《农村住宅服务质量分类与评价》,其中不仅细分了卫生与环保、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而且倡导低碳环保,要求客人节约用水、用电,鼓励公共交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江苏省苏州市同里镇已经出台了《旅游住宿服务规范》,其中也有明确的环保规范。北京市怀柔区各部门联合对寄宿家庭的污水排放进行抽查已经成为一项正常工作。每年举办各种乡村旅游培训,如何保护环境也是培训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乡村旅游的配套措施,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首先,各地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考虑生态条件和环境承载力,杜绝盲目开发。
其次,农村住宅的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村)建设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红线范围内,特别是禁止开发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和地质灾害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宅。
第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民宿发展的指导,依法拆除开发区内的民宿,恢复自然生态;协助完善限制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村民住宿的相关业务流程;建设新农村住宅,要督促企业单位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民居发展的基础,农村民居的发展必须保持生态环境的底线。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B&B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把“美丽的资源”转化为“美丽的经济”,真正实现“富民与美丽生态”的有机统一。(张厚梅)
编辑:张静文
标题:乡村民宿发展不能透支生态环境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