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武汉7月25日电湖北省阜阳市:小袜子成就大扶贫产业
新华社记者李伟
"每天至少加工1000双,我缝纫,我妈妈翻袜子."45岁的明刚(音译)坐在家里的织袜机前,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和记者聊天。
明刚告诉记者,20年前,他失去了左腿,妻子离开了他,留下了一个3岁的儿子和一对老人。在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他们离开大山,住进了一个集中安置点的新房子里进行扶贫。新家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刘备镇龙云村。
明刚和他的母亲在加工袜子方面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此外,他还负责修理镇扶贫开发公司分发给每个人的针织机。他的父亲在村里当保安也有收入,而他的儿子在家外面工作。虽然他的收入不高,但他的家庭已经摆脱了贫困。
在云阳区,有200多个像名岗这样的家庭扶贫作坊。全区19个乡镇有袜子扶贫工厂和车间,引进了28家地方袜子生产和上下游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值达到2亿元,带动了2600多人在袜子厂工作,后一个过程带动了7500多人在家门口工作,其中75%是贫困家庭。
汉江沿岸的这个贫困县是如何成为中部地区的“袜子之都”的?这必须提到陈伟昌,他在2016年12月从水利部来到云阳帮助穷人。正是在他的牵线下,云阳有了一个袜业。
云阳市贫困率为35.48%。最大的缺点是人们缺乏致富的好方法。当地穷人中的每个人怎么能有事可做,每个家庭又怎么能有收入呢?陈伟想象着他的家乡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那里的袜子占了国内市场的70%。近年来,用工短缺和土地短缺已成为制约大唐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唐许多袜业企业急需产能转移。云阳有区位、政策和劳动力优势,两地一拍即合。
大唐袜业产业链中的许多企业落户云阳后,很快在各个乡镇建立了袜业扶贫车间。经过岗前培训,打算建立家庭作坊的贫困家庭可以免费获得缝纫机,以确保他们在家庭或作坊中的就业和收入。
目前,创新探索的乡镇“扶贫工厂”、农村“扶贫车间”、云阳农户“扶贫车间”模式已初见成效,袜业已成为当地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24日,在阳西浦镇青龙泉社区的一家袜厂,机器轰鸣,1000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袜机正在紧张的调试中。云阳区委书记孙道军对记者说,在全区签约的袜子生产设备全部投产后,可以帮助1.5万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就业,平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贫困家庭可以就近就业,“赚钱养家”。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
标题:湖北郧阳:小袜子做成扶贫大产业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