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7字,读完约7分钟
游戏还是合作?对于上市房地产企业来说,金融机构的股东可能总是处于一种共存关系。 近日,根据HKEx的股权披露,宝能的子公司深圳巨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8日减持万科股份有限公司a股295.5万股,共计约8214.93万元。减持后,巨盛华的持股比例从16.03%降至15.99%。
四年前,“万宝与宛宛之争”掀起了包括保险资本入股房地产企业在内的金融机构的高潮,也掀起了保险资本蛮族之间的讨论高潮。
然而,在严格控制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下,“万宝之争”在深交所的干预下宣告结束,随后宝能将其所持万科股份一路减持至今天的15.99%。
自2016年以来,曾经大幅扩张的保险资本已经消失,金融投资者的角色也不复存在,甚至开始减持房地产企业的股份。但今天,许多金融机构仍在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碧桂园和徐汇的平安、金地的安邦、远洋运输和金融街。
2018年,政策再次改变,监管机构再次呼吁保险资本进入市场。这一轮,平安通过几次资本运作成为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
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偏爱住房企业。平安房地产基金的一位中层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房地产既有盈利能力又有增长,在主要资产中具有比较优势。
平安银行的一位匿名人士也透露,保险资金的投资受到许多控制,其投资往往具有鲜明的特点: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符合这些特征."
2015年是房地产企业引进金融机构股东的关键一年。今年,许多主流房地产企业迎来了不同性质的特殊股东。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金融机构的进入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碧桂园是活跃的一方。2015年4月初,碧桂园宣布成功引入平安集团,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9%。
吴建斌在《我在乡村花园的1000天》一书中披露了这件事。吴建斌建议邀请一家有国企背景的公司对碧桂园进行金融投资。为此,高级管理层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杨国强说,在保险业或银行业寻找它。
很快,许多投资银行在接到碧桂园的需求后非常活跃。“毕竟,一旦你在碧桂园找到了合适的‘婚姻伴侣’,你就可以名利双收了。”
这个“名利”的机会最终会带来和平。2015年1月,杨国强、杨率队赴上海会见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一行。同年4月,持股终于完成。
碧桂园引入和平,除了重视其国有企业的背景,实现“红化”之外,还期望金融机构的持股将带来资本市场和战略层面的变化:首先,它将受到国际评级公司的重视,将公司的信用评级提升到投资层面。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二是与平安全面深入合作。
被动的情况下,最典型的一个是“万宝争端”。自2015年以来,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和巨盛华多次收购万科a股,超过了万科前最大股东华润集团。
随后,华润和宝能相继增持万科股份,引发了一场股权之争。随着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团队的反击,“万宝之争”在保险标语牌地产股的讨论中掀起了一个舆论高峰。
宝能来势汹汹,所以它一定会赢得万科的控制权。最终,由于监管干预和万科加入国有企业深圳地铁集团,宝能未能实现控股万科的目标。“万宝之争”以宝能停止增持、王石辞去董事长而告终,宝能开始陆续减持万科股份。
宝能通过增持万科股份获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据民生证券统计,宝能购买万科a股的9个资产管理计划的平均价格为18.89元/股,按平均融资成本7%和持续时间36个月(截至2018年7月)计算。综合计算,考虑分红后,宝能购买万科股份的平均成本约为21.13元/股,2018年4月,宝能资产管理计划“安盛二号”通过。
平安银行上述匿名员工认为,金融机构介入房地产企业的程度取决于监管政策,这是他们的被动立场。
2015年,保险资金增加上市房地产企业股份的热潮。2016年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中国证监会改变了对保险业的监管方向,使保险业回归。
此后,保险资金对上市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沉寂了两年。虽然平安、安邦为首的金融机构仍占据着许多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前三大股东,但这两年保险资金不再攻击上市房地产企业的控制权,也很少增持上市房地产企业。
2018年,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监管政策迎来了变化。2018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表声明,表示将按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并提出要发挥保险、社保、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今年1月,发布了一个更明确的政策信号。1月28日,中国保监会明确指出,要鼓励保险基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扩大特殊产品投资范围,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在这种新的监管变化趋势下,平安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自2018年7月起,平安投资100亿元收购华夏幸福股份,成为华夏幸福第二大股东。
民生证券指出,从历史上看,保险基金通常选择估值较低的房地产行业,而宏观环境导致房地产企业征地步伐缓慢。目前,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行业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收购土地的步伐预计将放缓,从而提高股息比率。因此,房地产上市企业对保险资金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归根结底,金融机构热衷于房地产资产的高质量回报。
平安房地产基金的上述中层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从国内历史表现来看,房地产的回报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都优于股票、债券和黄金等其他主要资产。在上市房地产企业中,2018年房地产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超过10%,净利润增速高于整体。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领先房地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0%。
民生证券团队还表示,从内生因素来看,随着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保险公司本身对资本配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房地产行业一直具有高净资产收益率、低波动性、优异的业绩预期等高质量属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领先的房地产企业兼具价值和成长属性,对保险资金具有吸引力。
一般来说,股权结构分散、股息收益率高、估值低的上市房地产企业更容易受到保险基金的青睐。如果保险资金能够控制干预的程度,将会明显有利于上市房地产企业。
区别在于金融机构能否安心扮演纯粹金融投资者的角色。一旦跨越这一界限,就很容易引发上市房地产企业控制权的纠纷,过度介入上市房地产企业的日常经营。
游戏还是合作?对于上市房地产企业来说,金融机构的股东可能总是处于一种共存关系。
标题:房企身后金融魅影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