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5字,读完约8分钟
青藏铁路日记■本报记者李惠莲
[6月14日,格尔木,多雨]
听了一整夜的风雨,早晨还是阴天。看了天气预报后,格尔木的最高温度只有19℃,而北京的最高温度是35℃。当我穿着厚衣服出去时,我仍然感觉不到温暖。
天空阴沉沉的,灰蒙蒙的,下着零星的雨。8: 30,我们乘车出发,前往格尔木电信段、格尔木信号车间和车辆设备车间,调查了解青藏铁路电信设备的发展变化。下午2: 30,我带着行李离开酒店,前往南汉口站进行调查。
从格尔木市区到南汉口站乘车约40分钟。一路上,你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戈壁沙漠,窗外没有草。不幸的是,天气阴沉沉的。经过巍峨的昆仑山,它为广阔的戈壁增添了一道风景。
南山口站是一个货运站,也是第一个名为“天路”(格尔木-拉萨段)的站,海拔3080米。根据这里的调查,面试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没有高原反应,也就是说,他们不能走得很快,否则他们会气喘吁吁。在采访中,我看到两辆火车进入车站。近距离体验咆哮而过的感觉,这是相当新鲜的。我们和格尔木车辆段南站站长华英海,青藏铁路“最后一任总指挥”王崇涛进行了讨论。
在格尔木种树不容易,但这里有树和绿草。采访结束时,雨下得很大,这使得风雨中的树和草更绿了。在从兰州开往拉萨的z6801列车启动之前,我们回到了格尔木站,准备坐火车去拉萨。北京和这里大约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已经晚上9点了,现在还是晚上。天突然放晴了。在蓝天白云下,正在建设的格尔木站非常美丽。
9点18分,火车准时出发了。光滑舒适。我坐在窗前,享受着格尔木市明亮的灯光,享受着安全旅行的乐趣。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个以前坐火车时不会轻易想到的问题:有多少部门、环节和人员在背后默默支持这种安全和舒适。那么,如何确保“世界高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青藏铁路的运输安全呢?回顾这些天的研究成果,我想起了几个关键词。
强烈的责任感
我之所以想到这个词,是因为青藏铁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赢在采访团抵达西宁的第一天就对我们说: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高原铁路,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保障运输安全是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在调查中,被采访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有一种“以运输安全为核心,青藏铁路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的责任感,牢牢把握安全运营管理的规律和影响安全问题的各种措施,努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创造良好的安全运输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备质量的基础是坚实的。在这次采访之前,我从来不知道
铁路系统中的分工是如此精细。这两天我们去了车务段、机务段、车务段、电务段等几个车间调研,看到他们对各个环节的设备质量都非常重视,我意识到他们一直在坚持加强各个环节的设备质量源头控制,抓重点、补缺点、强薄弱环节,优化设备维修资源配置,提高设备质量和技术防范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线路设备维修水平。开展点对点修复与和平推送修复,特别是开展青海湖周边冻害修复、原关角沟枕头大修置换、杰拉段无缝线路置换铺设等设备加固升级项目。杰拉段用7年时间完成了无缝线路的更换和铺设,在线路质量和环境安全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6月12日,我们在考察青藏集团公司总部指挥调度中心时,调度办公室主任杨民炯自豪地说,青藏集团公司内部的干线率先实现了ctc运输调度集中指挥系统的全覆盖,运输调度指挥管理实现了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寒冷多雪的杰拉段玉竹峰至当雄之间的43个车站安装了道岔自动融雪装置,可确保道岔不冻结或失效。我们在调度中心还看到,他们建立的大风、行车、安全综合信息视频监控系统,包括电源遥控装置,可以集中处理各种运行管理信息,使行车设备的状态一目了然,处于受控状态。基于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杰拉段58个车站中有51个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人员数量,达到了确保行车安全的目的和效果。
冻土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960多公里,冻土550多公里。青藏公司如何解决世界性的冻土路基问题?在6月12日的座谈会上,公司工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他们的解决方案:结合冻土的特点,按照“主动保温”的原则,采取片石保温隔热、辅助热棒降低地温、加强冻土路基附近的排水等措施,通过动静态监测、振动车每日动态检查、巡逻车跟踪检查、重点地段人工定期检查等手段,确保冻土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目前,冻土地段的旅客列车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冻土铁路的最高速度。
科技创新能力强
据青藏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技术部负责人介绍,鉴于青藏铁路特殊地理环境对设备维修的特殊要求,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先后完善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远程维护功能。 组织了全路第一个由gsm-r网络承载的轨道车远程管理系统(gms)的开发和应用,并在杰拉段组织了cts2道岔转辙机。他们还承担了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投资的30个科研项目,153个独立投资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中国铁路学会的47项科技奖励,包括“青藏铁路综合安全监测系统研究”和“青藏铁路运营期环境监测研究”。 他们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和“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优秀团队奖”、“高空(3600米)电气化工程技术研究”,在2018年4月18日召开的首届科技大会上,青藏集团公司确立了“信息+创新+人才”打造“智能天空之路”新模式的目标,确立了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的工作方向,开启了“智能天空之路”运营管理的新征程。
人才战略已经实现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天下午采访格尔木汽车设备车间刘晓宇工作室的场景。在这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科技人员的照片,他们的科研成果在舞台上展示,反映了青藏集团对人才的重视和作用。这个工作室只是青藏集团重视人才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在人才强企战略的深入实施下,青藏集团公司涌现出一批高技能人才,并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9人被评为铁路总公司“一亿人才”项目负责人,12人被评为“茅以升铁路工程师奖”,154人被评为“全路技术专家”,294人被评为“青海省技术专家”。此外,29个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164个小组被评为“青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27个小组被评为“铁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规范
除了这些方面,还有一个关键词需要提及,那就是我在西宁时,青藏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韦玉妹提到的“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韦玉妹说,70年来,青藏集团公司不断探索高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在充分认识世界“三大问题”的艰巨挑战中,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研究构建了具有青藏铁路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50多项安全管理体系措施和111个与确保青藏铁路运营安全密切相关的关键工作流程。编制了600多份作业指导书,完善了75项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和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建立了专业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加强了主要驾驶岗位的准入管理,关键岗位质量动态达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覆盖各级、各岗位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得到完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火车在青藏高原上行驶,窗外的天空已经完全黑了。我还是不困。我不断整理采访笔记和思考:正是基于这些关键词形成的先进运营管理模式,使青藏铁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世界高原铁路运营管理的典范。
(本文初稿于6月14日在兰州至拉萨的z6801列车上完成,并于6月27日在北京进行了修订)
标题:成为世界运营管理典范的关键词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