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3字,读完约6分钟
■宋建军小金城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地区”)受土壤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它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土壤侵蚀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高。加快生态建设、生态共建、共同保护,对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维护黄河长期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任务,强调“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和“开展土地绿化行动,促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已进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中国应继续把粗泥沙集中源区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中之重,加快恢复林草植被,加固病险淤地坝和坝系建设,保护黄河湿地,创新生态保护资金使用方式,坚持治理与恢复双管齐下,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从而为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保障黄河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多管齐下,把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重中之重
在巩固以往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加快魏奋丘陵塬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和建设山地水源涵养林。退耕还林还草、重点生态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整治、淤地坝整治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都向黄土高原倾斜,增加了林草植被的覆盖率,并不断减少了进入黄河的水土流失和泥沙面积。为实现《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提出的2030年黄河水沙调控、防洪减沙体系,洪水和泥沙是有效的。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重点关注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石质山区等沙质和粗沙区的沙质集中源区,开展黄河高位台缘边坡和边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开展梯田、林草工程建设, 禁止和保护,在黄河二级和三级平台陡坡上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保持泥沙和水土,开展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完善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多沙粗沙地区重点支流水土保持监测,加强防治监督和执法监督。
建议根据造林难度、价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退耕还林预期收入,适当提高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延长补助期限,确保真正的“退、稳、不反弹”。
(2)加快危险淤地坝的加固和坝系建设
重点推进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加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淤地坝应完善以溢洪道为主体的泄洪设施建设,保护坝体陡坡,提高坝体植被覆盖率,确保安全运行。
在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源区,将继续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骨干坝为主体、中小型淤地坝为配套设施的拦沙减沙体系。近期重点支持黄河小北干流及三门峡库区支流淤地坝建设,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采取筑坝、清淤、排沙等措施。,以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减轻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的淤积压力。加强对淤地坝工程设计、资金、招投标、施工、质量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淤地坝按期竣工和安全运行。
建议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分期实施,由国家出资建设。黄河水利委员会可以以投资为主体,在黄土高原选择部分地区先进行规划设计
建筑。
(3)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黄河湿地
建议保护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打破部门分工和地域限制,整合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实现日常管理、综合执法、运行监管等政策的整合。山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入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一命名为黄土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善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实行了统一管理,解决了同一生态系统多重管理和保护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
发展生态旅游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在满足黄河洪水和水上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依托黄河沿岸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可以挖掘出世界黄河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企业合作,适度发展公共休闲、旅游和生态健康服务,塑造黄河旅游品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4)创新生态保护资金的使用
探索以地级市为基本单位,统筹整合发展改革、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各类生态建设资金,按照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管理与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增收(直接到户资金)、产业发展五大类,在允许范围内增加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变治山治水的管理方式,使用“碎片化”资金
(5)推进生态保护市场化改革
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导向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实体通过招投标方式,采用“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参与生态建设项目,促进国家生态保护工程与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等各种经济实体的有效对接,激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生态。
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以公司化的方式全面管理荒山、沟壑、丘陵和海滩。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支持大企业进行小流域生态重建和保护性开发。也就是说,政府控制规划权,将发展权和收益权委托给有经济实力的大企业进行综合开发,投资资金进行景观、森林、湖泊的综合治理,同时发展旅游、休闲、保健、养老、特种养殖、特种农业、特种水果和花卉,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互补。
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生态林政府采购制度,由合格的生态保护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和保护生态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将购买生态产品,使业主可以获得产权收益。
支持发展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生态经济林,如核桃、红枣、杨木、柠条等树种,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投资激励、补贴、担保补贴、贷款利息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各方面资金投资生态建设项目。
(肖金成,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建军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办公室的前任主任和研究员
标题:推进生态治理 助力黄河安澜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