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0字,读完约6分钟
9月10日,一只代号为“f7c”的雄性江豚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成功度过了“百日”。这是世界上第二只在人工环境下成功繁殖并存活100多天的长江江豚,这意味着我国人工环境下繁殖江豚的技术正在不断成熟。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流域唯一的哺乳动物和食物链中的顶级物种,其种群维持状况反映了长江的生态状况,是长江的繁殖栖息地。
王朝群清楚地记得f7c诞生的那一天。作为工作人员,王超群具体负责f7c的母亲“付琪”的孕期保健。6月1日,人们发现付琪吃得少,游得慢,浮得多。工作人员立即加强了对付琪的观察。6月2日,在1: 01,工作人员证实付琪开始分娩。6点25分,小海豚慢慢分娩,f7c出生了。
在度过100天后,江豚意味着它将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9岁的傅琦是水产研究所白海豚馆最年轻的雌性江豚。2017年8月,研究人员证实付琪在人工繁殖环境中自然受孕。
被发现怀孕后,傅琦的治疗立即升级。研究人员为她精心挑选食物,并定期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研究人员更加细致地照顾她,每天仔细观察她的食物摄入变化和胎儿在腹部的位置。
新生的江豚长约75厘米,重约6.5公斤。它是一个强壮的“雄性婴儿”。王朝群说:“这个小家伙刚到这个世界,方向感不强,像个小贝壳一样横冲直撞。在母亲的带领和保护下,江豚很快适应了繁殖池的环境,不再与池壁相撞。”
幼江豚在头三个月里生长得非常快,它的营养需求越来越大。训练者通过增加喂食次数和调整活饵的比例来保证江豚母亲的营养。一个月后,江豚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丰富,它开始吐痰、钓鱼、跳跃和追逐。
“后来,当驯兽师喂他的母亲时,他经常主动向驯兽师要鱼吃,有时还会抓着他母亲的鱼吃。”王朝群说:“现在,江豚已经成功度过了100天,进入了混合营养期,并开始表现得更加独立。”
出生后,江豚的生存要经历几个困难:第一次喝水、建立母子关系、第一次母乳、从母乳到鱼的过渡……这些关键时期对每只江豚来说都有不同的持续时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鱼保护生物学系副研究员郝玉江说,100天后,这意味着它将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F7c是世界上第二只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殖并存活100多天的长江江豚。世界上第一只长江江豚“陶涛”今年13岁,它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殖并存活了100多天。在过去的13年里,又有5只江豚在人工环境中出生,最长的一只只存活了50天。因此,f7c成功度过100天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快速下降的趋势已初步得到缓解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急剧下降。1991年,长江江豚的数量超过2700只。2006年,国际联合调查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长江江豚的数量不到1800只。
自198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提出了长江江豚保护战略框架,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相结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目动物保护生物组组长王鼎说:“此后,我们逐步发展了种群生态学、生物声学、保护遗传学、生理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方向,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据介绍,1996年,水产研究所白海豚馆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繁殖,并成功建立了中国唯一的小型长江江豚人工繁殖群体。通过多年的养殖研究,研究者积累了大量关于江豚的知识,为促进江豚野生自然种群的保护、迁地保护种群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受伤搁浅个体的救助和释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推动的天鹅岛老江豚迁地保护工作,除了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殖江豚外,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估计,该自然保护区的江豚数量已达到80只左右,迁地保护种群的江豚总数超过110只,这为避免这一物种在野外灭绝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去年11月,受原农业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组织的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调查发现,长江江豚现有野生种群约1012只,种群数量的快速下降得到初步缓解,进一步证明了推进长江保护和保护海豚自然栖息地的初步成效。
人工繁殖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流域唯一的哺乳动物和食物链中的顶级物种,其种群维持状况反映了长江的生态状况,是长江的繁殖栖息地。
虽然江豚数量的迅速减少已经得到初步缓解,但保持江豚的微笑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自1996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人工饲养长江江豚。经过20多年的经验,应该说我们在人工繁殖技术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技术也非常成熟,但在人工繁殖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突破。”王鼎说,目前人工繁殖技术的最大困难是江豚出生后如何成功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
“几乎所有的江豚都能顺利出生,关键是出生后母子关系的建立。例如,母海豚应该能够主动抓住幼海豚,并与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正常哺乳,小海豚也可以正常哺乳。”王鼎说:“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小海豚在未来能否成长和生存。”然而,在人工繁殖环境中成功通过这一阶段仍然是困难的。”
当然,王鼎也表示,不可能指望通过人工繁殖拯救整个长江江豚物种,但希望通过繁殖研究更好地了解这一物种,从而更好地指导野外保护工作。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现场保护,辅以迁地保护措施,以确保这一物种不会灭绝。此外,有必要通过对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研究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帮助保护田野。”王鼎说:“但最重要的是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大环境恢复后,江豚的命运自然会改变。”(记者吴)
《人民日报》(2018年9月12日,第14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人工环境饲养繁殖江豚取得重要进展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