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最大努力和杰出贡献。”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气候变化部主任高力表示,中国将进一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包括进一步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与2005年相比,2017年中国的碳强度下降了约46%
2009年,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将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2015年,进一步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力争尽快达到峰值,碳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据估计,2017年中国的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约46%,超过了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碳排放的快速增长已初步逆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13.8%;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蓄积量已达151亿立方米。这为中国在2030年实现气候行动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采取了坚决、有效、有力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世界上减少最多的。”高力说。
空气污染控制和气候变化具有协同效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措施。高力介绍说,从2005年到2017年,中国煤炭消费在总能耗中的比重从72%下降到60%。
目前,燃煤发电装机容量仍在增加,这是否会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高力表示,煤炭消费和煤电逐步减少是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加强对煤炭消费的控制,进一步把政策重点放在更好地发展非化石能源上。
"就目标措施而言,空气污染控制和气候变化具有协同效应."高力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耗,这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我们计算过,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相应减少3.2千克二氧化硫和2.8千克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降低碳强度的目标也有助于控制空气污染。”高力说。
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自2011年起,中国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去年12月,中国正式启动了国家碳排放交易系统。目前,相关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扎实的工作和逐步推进。”高力表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相关技术准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后,将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来测试整个系统和市场交易的所有方面,我们将过渡到实际交易。”(记者闫江泽)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第15版)
编辑:陈亚男
标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