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7字,读完约5分钟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位于秦巴区伏牛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杨曙光,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县的县长。

创新扶贫模式

2014年4月杨曙光担任内乡县人民政府县长时,全县只有97个贫困村,贫困家庭15,998户,贫困人口44,142人,扶贫难度极大。

如何在短短6年内如期摆脱贫困?杨曙光一上任,就一头扎进了山里。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全县70%以上的贫困户都是因为“六缺”(缺劳动力、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缺管理、缺市场)而贫困。杨曙光曾担任南洋银行董事长,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经过慎重考虑,他认为有必要创新扶贫方式,在金融领域找到突破口,“借鸡生蛋”,让贫困户融入优势产业和企业。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内乡有一家龙头企业——沐源集团,对全国农牧业影响很大。2016年夏末,在与沐源集团的深入交流中,杨曙光提出了“内乡5+”(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该模式由政府领导,组织县内乡镇和村庄的贫困家庭建立合作社;CDB河南分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发放扶贫贷款。合作社整合土地流转和使用扶贫贷款,按照企业设计要求统一建设高标准猪舍;企业租赁猪舍养猪,以确保每户贫困户每年获得稳定的现金收入,优先安排贫困劳动者就业和参与各种公益岗位,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激发内生动力,使贫困户实现收入增长的突破,进而走向富裕。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杨曙光创新的“内乡5+”扶贫模式,使政府有形之手遵循市场规律,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有效衔接,建立了“五方”利益共享机制:贫困户嵌入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实现了“群体发展”,收入稳步增长;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自身抗风险能力,帮助贫困户抵御风险,不仅实现了自身主营业务的发展,也为贫困户创造了稳定的收入;金融资源变成了资产,银行不担心贷款收不回来,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即使企业存在风险,合作社的资产存在,合作社也有权处置资产;政府部门在组织和服务上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减贫迫在眉睫

2016年,内乡县率先实施“内乡5+养猪扶贫”模式,全县16047户贫困户得到全面覆盖,确保每户稳定收入不低于每年3200元。

董景炎是内乡县团东镇东塘村的一个贫困家庭,由于腿部手术后遗症,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母亲老了,他的妻子残废了,她的女儿还年轻。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参加“内乡5+”后,他的家庭年收入稳定在6200元。董景炎也分配了一份公益工作,在沐源集团内乡第二十分公司当杂工,月薪3500元。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今天,董景炎不仅致力于工作,而且还积极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尽其所能。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把女儿培养成大学生,为国家做贡献”。

内乡县关羽镇黄莲村的一个贫困家庭王庭辉生病了,他的妻子智力迟钝,常年服药,女儿上小学。他参加了“内乡5+”,每年能稳定收入6200元。此外,他通过一家合作社被安排到沐源十七社的一个公益岗位工作,月薪1800元。王亭将用这笔收入发展黑梨等鲜果的生产,年收入几千元。有了土地出让收入,他家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现在,摆脱了贫困、摘下帽子的王庭辉,在家里新安装了空钥匙,买了冰箱和高清电视,过着幸福的生活。

“内乡5+扶贫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产生效益,这不仅保证了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也使有劳动能力甚至残疾的贫困户通过企业就业和向合作社外包服务,在生猪产业链中获得更好的工资收入。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启动“内乡5+养猪扶贫”后,杨曙光指导南阳金冠电气集团采用同样的方法,充分发挥其光伏产业优势,在全县贫困家庭实施光伏扶贫全覆盖,确保每户年收入不低于3000元。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内乡5+”带动的养猪和光伏扶贫,帮助全县贫困家庭增收2亿多元。

“内乡5+”不仅带动了全县的扶贫工作,而且使内乡县成为扶贫工作的先进县,提前脱帽,同时带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内乡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居全市和全省首位。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内乡5+”走向世界

借鉴“内乡5+资产收益机制”,杨曙光还引导全县97个贫困村成立了集体产权经济合作社,支持县财政向每个合作社注入20万元启动资金。每家合作社由沐源集团担保向银行贷款80万元,然后将100万元投资到沐源集团下属的沐源建筑公司。作为优先股,每个村庄的年收入为8万元。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安排20万元偿还贷款,贷款将在四年内还清。最终,每个村庄的资本为100万元,每个村庄的年收入至少为10万元,这使得“空壳”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突破,实现了增收惠民,确保了它不会再次陷入贫困。2019年春节前后,第一批参赛村获得了8万元的第一年分红。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杨曙光创新的“内乡5+”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纷纷组织小组在内乡进行学习和推广。截至2019年底,河南、安徽、内蒙古、黑龙江等13个省的39个贫困县实施了“内乡5+扶贫”模式,直接帮助了32万名办卡贫困人口。由104家中央企业出资的中央企业扶贫基金与沐源集团携手,于2018年7月13日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投资24亿元,帮助全国22个贫困县的生猪养殖业贫困人口。

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内乡5+扶贫”模式也吸引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内乡设立第一个县级世界扶贫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项目,用国际语言体系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扶贫故事”。(经济日报记者黄俊义)

标题:扶贫干部杨曙光:“内乡5+”扶贫模式受益32万人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