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9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崇迈镇崇迈社区,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魏美芬创办的“蚕桑厂”开始了今年最后一次繁忙的工作。魏美芬不仅组织员工饲养最后两批蚕,还为新一轮蚕业业绩评选活动做准备,工作节奏马不停蹄。

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52岁的魏美芬(音译)是清迈社区的一名主任,她不仅是一名经济人才,也是一名致富带头人。早在2006年,魏美芬凭借成熟的桑葚和蚕桑技术赢得了“第一桶金”,并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当她变得富有时,她没有忘记她的父母。为了发展蚕桑产业,她投资10万元在县内第一个蚕桑基地建立了小蚕桑基地,并提供饲养的小蚕给村民饲养,解决了小蚕饲养困难的技术难题,引导更多的村民种桑养蚕,增加收入。

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魏美芬率先在蚕桑基地推广小蚕共育、工厂化养蚕等先进养蚕技术。基地雇佣的20多名村民和贫困户成为蚕桑厂的“员工”,魏美芬作为“车间主任”,带领大家按时收割桑叶、养蚕、防病、统一管理。工人们不仅可以拿到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可以把学到的养蚕技术带回家,自己养蚕来增加收入。在村民眼中,魏美芬的蚕桑基地已经成为扶贫基地。

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事实上,魏美芬的“车间工厂”发挥的作用不止于此。蚕种配送、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也是她的主要任务。

“那时候,别人养蚕收180磅蚕茧,我只收了70多磅。”2014年,崇迈镇古越屯的一个残疾家庭廖,在开始养蚕时,资金和技术都很短缺。魏美芬上门为他发放蚕种时,了解到情况后,走进蚕房,仔细查看,得出蚕房湿度大,消毒不到位,蚕宝宝患有严重疾病和僵病的结论。之后,魏美芬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指导,给蚕房通风,撒石灰粉消毒,给他送蚕药,教他用手分蚕,偏爱强壮的大蚕,淘汰体弱多病的蚕。一年后,辽蚕业的成活率分批比分批高。现在,他每年可以饲养12批蚕,每批可以收获100公斤以上的蚕茧,养蚕年收入超过2万元。2016年,他成功地取消了“贫困上限”。

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为了帮助贫困人口发展养蚕业,魏美芬的“养蚕厂”培育了小蚕,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提供给养蚕户,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使养蚕户获得了成功和利益。她把蚕卵卖给无法致富的贫困村民。近年来,魏美芬以赊账的方式向贫困村民出售了超过100万元的蚕种和药品。

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此外,魏美芬还为养蚕农民和贫困家庭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亲自授课,邀请养蚕专家,辐射带领800多名村民种桑养蚕。如今,崇迈镇的桑园占地面积超过10000亩,单养蚕户平均收入就超过9300元,大量村民和贫困户实现了致富增收。

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在工作时间,魏美芬不得不应付社区的规模。闲暇时,她要么在蚕房里,要么在村里送小蚕,从事训练。魏美芬,谁成为“扶贫微型研讨会”主任,感到充实和满足。"富有并不富有,一起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魏美芬说道。(经济日报记者通讯员吴)

标题: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