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8字,读完约5分钟
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李小虹
记者张燕芬编辑陈郁
"用上海的优势打造上海银行的优势."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李小虹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强调了该行的战略发展方向。
作为上海唯一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将开辟更多的发展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上海的三大新任务。
上海银行将很快欢迎解除首只限售股的禁令,限售股的期限为36个月,这是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赢得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和信任?李小虹表示,上海银行将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结合起来,打造一个价值创造共同体。
在股息稳步增长的背后
性能是否可持续
现金分红是资本市场投资者获得真实资金和白银回报的有效渠道。
从上海银行上市以来的表现来看,从2016年到2018年,该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20.98%、25.46%和28.9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和2018年的分红比例同比增长超过10%,接近两位数。
相应地,我行现金分红规模也逐年增加,上市后全年分红总额分别为30.02亿元、39.03亿元和49.18亿元。
稳定的红利来自近年来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李小虹表示,在业绩支撑下,上海银行资本市场投资信心持续增强,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
那么,如何平衡投资者的利益和上海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呢?李小虹认为,提高投资价值最重要的是奠定其内在价值,注重经营成果的提高。
上市三年来,上海银行经营业绩稳步增长,转型发展成效显著,主要盈利指标持续改善,资产质量稳定,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78.81亿元,同比增长19.76%;净利润163.59亿元,同比增长14.59%;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17%和333.36%,在上市同业中保持良好水平。
内在价值是基础,股东和投资者的支持是银行价值认同的体现。
近期公告显示,联合投资、上海港集团、桑坦德银行、tcl集团等大股东均不同程度增持了上海银行股份。李小虹告诉记者,大股东增持表明他们对上海银行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以上行为都反映了大股东对上海银行精品银行战略的认同和对发展前景的信心,也体现了负责任的股东形象。”李小虹表示,股东和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将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改善公司治理
帮助创造价值
根据第三季度报告,银行股的基本面和表现都不错,但总体情况是“破网”。股票价格能充分反映投资价值吗?
关于市场表现,李小虹认为,总体而言,银行股的风格是稳定的,股价没有充分准确地反映实际投资价值,需要挖掘。然而,近年来,银行股的投资价值不断被市场认可。业绩的良好增长、基本面的拐点、资产质量的改善和特色业务优势是支持银行股估值的重要因素。
公司治理和管理的不断完善离不开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如果公司治理不完善,很难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其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李小虹认为。
在当前的外部环境和监管形势下,作为中小银行改革和探索的先行者,上海银行如何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此,李小虹用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描述:党的建设的一体化、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董事会的核心决策。
她介绍说,上海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较早开始完善公司治理,并继续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机制,以确保长期发展。以及如何实践上述关键词,李小虹做了具体说明。
一是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引领本行不断深化金融服务认识和实践,将价值创造融入支持实体经济,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服务“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快形成新的价值增长极。
二是建立良好的股权文化。保持健康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协调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和战略认同,充分发挥不同投资主体的价值驱动力,有效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构建价值创造协同效应。
到目前为止,上海银行已经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国有资本、外资与民营资本、社会公共资本等混合所有制结构。国有股占50%以上,外资股约占10%,其他包括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股东,股权结构多元化且相对稳定。
三是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上海银行强化董事会决策职能,将价值创造纳入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有效解决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李小虹指出,上述三种关键的公司治理机制最终都属于“价值创造”的核心目的。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价值投资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市场估值与业绩增长的匹配度越来越高,这就对上市公司稳定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李小虹表示,近年来,为响应回归的主营业务,支撑实体经济,上海银行不断提升专业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未来将继续注重价值创造,积极回报股东和投资者。
标题:分红比例增幅跑出两位数 上海银行构建价值创造共同体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