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0字,读完约7分钟
专家意见周
核心基础组件(组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技术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在工业化进程中,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并通过提供产业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为产业基地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增强自主能力,提升中国产业链开放合作水平。以产业基地再造工程为起点,提升中国产业链水平,这是中央政府做出的意义深远的重大决策,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产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和行动指南。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是提升产业链层次的现实需要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工业特别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完整工业体系。但是,关键共性技术缺乏,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部件(组件)自主程度低,难以满足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需求,基础制造技术落后,产业基础能力薄弱,测试验证、测量测试、信息服务等服务体系不健全。在许多方面严重制约了中国工业在新阶段的发展,拖慢了先进和现代化工业的进程。
首先,它严重制约了工业系统能力的提高。由于一些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组件)的自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相当一部分产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过程中经常陷入困境,无法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和自升级的系统集成能力,影响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特别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重要设备,如中国正在实施的民用大型飞机和第三代核电厂项目,都依赖于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关键材料和核岛附件等的进口。一旦遭遇外国供应限制和禁运,不仅产业升级会成为空的话题,甚至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可能面临严重威胁。
其次,它严重限制了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影响了其品牌建设。目前,由于产业基础能力薄弱,我国许多产业面临着“核心不足”、“核心不足”和“基础薄弱”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提升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是不可能的。
第三,严重影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工业正处于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薄弱的产业基础能力使得绿色低碳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先进的基础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先进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程度低,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强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例如,2017年,中国制造业的单位能源效率仅相当于同期美国、日本和德国的68%、50%和47%。薄弱的工业基础体系和能力使工业发展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低效运行模式,难以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由此可见,没有良好的基础材料、基础组件和基本流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将无从谈起,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将成为空.如何尽快突破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的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机遇和挑战,确保中国经济和产业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已成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中不可回避且十分紧迫的任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已成为提升产业链层次的迫切现实需要。
工业基地再造工程的实施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
从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的条件来看,我国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
从“天气”的角度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带来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力量变化,将极大地改写世界产业发展格局。这将为我国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实现“弯道超车”,提升产业基地能力提供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地理优势”来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已经相当雄厚。到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90万亿元,研究与实验发展支出接近2000亿元,建成近200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人才超过2000万人。这些都将为我国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提供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从“人的和谐”的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我国已经认识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对产业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层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工业基础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为实施工业基础再造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产业链水平的提高,应该找到正确的着力点
工业基础能力升级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的系统工程。因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产业链升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解决与中国产业链升级和制造业强国建设大局相关的核心领域、关键问题和关键任务,制定精确的政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提高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技术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的性能、质量稳定性和自给自足性。重点发展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强度、长寿命、智能化的核心技术部件(组件),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绿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基础新技术。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R&D基础领域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基础和灵魂。要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下游用户共同建立R&D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投入,加强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重点解决影响核心基础组件(元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提高数字化设计、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的技术水平,增强源技术供给
第三,要加强产业链合作,坚持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下游用户企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链升级的整体协同水平。提出关键基础产品和工艺的“一站式”应用计划,包括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特殊材料开发、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公共测试平台建设、大规模生产、示范推广,促进整机(系统)与基础技术的互动发展,共同制定计量标准,建立上下游共生、分工、利益共享的新型一体化组织模式。 促进产业链合作,整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
第四,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促进产业链升级。要充分利用现有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用户和第三方机构,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测试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大数据公共平台,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提升测试验证、检验认证、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完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
标题:以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为抓手提升产业链水平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