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 ; ; ; ; ; ; 最近的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闪电。 ; ; ; ; ; ; ; 在科学家看来,闪电不仅是自然界惊人的“烟花”,也是世界每年数万场森林火灾的元凶。 ; ; ; ; ; ; ; 11月14日,《科学》杂志在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预计全球变暖将增加美国的雷击次数”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行星科学系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大气环境科学系的研究者首次确立量化模型, ; ; ; ; ; ; ; 根据这个模型,预测气候变暖,地球的闪电活动会更频繁。 气温每上升1℃,世界闪电次数就增加12%。 仅在美国,这一具体增加的数量就达到30万次。 本世纪末,世界闪电发生次数将增加50%。 ; ; ; ; ; ; ; 据bbc报道,论文的作者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球和行星科学教授大卫·乔姆普斯( david romps )说,由于气候变暖,可以“供给”暴风雨的能量在增加。 一旦发生雷暴,它们就会比以前更猛烈。 ; ; ; ; ; ; ; 闪电不仅会诱发山火,还会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 闪电影响大气特别是中层和上层对流层大气的化学成分 乔姆普斯说,闪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是这个对流层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 ; ; ; ; ; ; 但是英国气象局的科学家认为乔姆普斯等人提出的模型还有歧义,研究者应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理论,另外,在其他地区未知的降雨模式限制了这个模型的应用。 ; ; ; ; ; ; ; 这项研究是在美国闪电探测器互联网的帮助下进行的,这个探测器互联网可以记录美国本土发生的所有闪电。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者根据美国本土的云地闪电( cloud-to-ground lighting )记录建立了这种量化模型。 但事实上,云地闪电是许多闪电类型之一,云地闪电不是最常见的闪电类型。 ; ; ; ; ; ; ; 除了介绍这一最新研究外,科学网站还呈现出7种常见的闪电画面,试图查明其原因。 这些闪电包括火山闪电、云内闪电、中国研究者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光谱仪拍摄的球状闪电,以及年从宇宙中的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宇宙闪电。 ; ; ; ; ; ; ; 以下是科学网站发布的七种闪电: ; ; ; ; ; ; ; 1 .云地闪电:这是听到雷声时最常见的闪电,也是被广泛研究的闪电。 因为他们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避雷针可以减少这种闪电对建筑物的威胁 ; ; ; ; ; ; ; 2 .火山闪电:如果你觉得火山爆发时的大爆炸和热岩浆还不可怕,加点闪电怎么样? 事实上,人们确实在火山爆发的时候观测到了闪电。 上图是冰岛南部埃亚菲亚特拉约克火山爆发时拍摄的照片,研究者现在无法明确这种大规模放电的“电源”在哪里。 ; ; ; ; ; ; ; 3 .球状闪电:像到处流动的灼热的火球 年,中国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者首次使用光谱仪拍摄球状闪电,两年后,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学评论快报》上。 研究者观测青海省的雷暴天气制作辐射地图时,意外地用分光器记录了下一个意想不到的发光球。 光球直径约5米,从地面上升水平移动5米,然后稍微上升移动15米就消失了,整个过程不到2秒。 分光设备记录了球状闪电,因此可以识别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 他们发现球状闪电中含有铁、硅、钙等元素,这和土壤的主要成分一样。 这项研究认为球状闪电是由变成蒸汽的矿物质形成的,但科学家们认为有其他形成原因。 ; ; ; ; ; ; ; 4 .干燥闪电:发生在高地雷暴天气中,是山火的主要原因。 这些雷雨会导致降雨,但雨水经常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蒸发。 ; ; ; ; ; ; ; 5 .云内闪电:最常见的闪电之一。 云层深处好像正在举行迪斯科舞会。 正负电荷在同一云中的不同区域充分凝聚后,空气作为绝缘体发挥作用,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开始相互放电。 ; ; ; ; ; ; ; 6 .卡塔蜻蜓闪电:委内瑞拉马拉开博湖是卡塔蜻蜓闪电的“诞生地”。 因为这种闪电是世界上最“守约”的闪电,一年在湖区上方的夜空中闪耀260多晚。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一项解释说,这里几乎每天都发生闪电是因为湖区的暖气和吹过安第斯山脉的冷空气经常相遇,引起了暴风雨。 另一种解释认为,湖中释放的甲烷是第一个原因。 ; ; ; ; ; ; ; 7 .宇宙闪电:这张照片是年从宇宙的国际空间站拍的,南美洲玻利维亚下着大暴风雨,从云上看到闪电就是这样。 年,NASA将“消防站”这一特殊装置送到国际空间站,想捕捉红色妖精( sprites )、淘气妖精( elves )、蓝色喷流( blue jets )等伴随闪电的奇怪的暂时发光现象。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科学》公布7类闪电画面,中国科学家捕捉的球状闪电在列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