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27字,读完约12分钟
《我在修复故宫文物》通过介绍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平故事,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尚欣紫禁城”采用“专家和明星”的方法,向观众完整地展示了紫禁城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新产品的过程;《紫禁城里的新年》还原了过去清宫的节日场景,使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节日文化“活”了起来;紫禁城里的化妆品、服装、文具等文化创意产品都很受欢迎,这使得传统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这一系列频频走红的“紫禁城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明象征。
文化使国家繁荣,民族强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文化是最顽强、最有内涵、最有活力的文化,是团结亿万人民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的巨星空中,中国文化是最值得自信的。
文化自信是自信的灵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是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观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文化活力和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的决心、奋起拼搏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建设才能巍然屹立。
增强文化自信关系到民族运动的兴衰和民族的延续。古往今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命运都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连。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磨难,但他们都活了下来,走了过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固的精神纽带。今天,中国文化是几千万海外华人保持和认同的重要因素和标志。尽管犹太民族几千年来分散在世界各地,但它通过以顽强的文化生命力重建自己的国家,证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强大作用。目前,世界上儒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文化圈是在文化的长期传播和渗透下形成的。
相反,一个放弃或背叛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无法实现发展和振兴,也没有未来。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悲剧一个接一个上演,这给了我们深深的警惕。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被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用武力征服和文化侵蚀之后,它逐渐放弃了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坚持,这导致了一个辉煌文明的消失,只留下矗立在黄沙沙漠中的宏伟金字塔供后代哀悼。
以史为鉴,我们可以了解变化。人类文明史一再证明,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确保民族的延续,实现国家的繁荣。
网民证词
文化就像水一样,看起来很脆弱,但实际上很艰难。它可以穿越历史的风和烟,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
滋养了五千多年的博大文明,渗透了数百年的精神谱系,历史孕育的中华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风采。
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没有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就没有光明的未来。
价值观就像生活的舵和理想的风帆。只有稳住舵,扬起帆,我们才能航行到遥远的地方,实现人生的梦想。
其次,文化自信有很好的理由
近年来,央视几个流行的传统文化节目吸引了人们的热情观看。“中国诗歌会”采用问答和“飞花令”等竞赛形式,让观众领略古典诗歌的节奏和意境;《国宝》通过讲述文物的前世让国宝“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千年来深厚厚重的传统文化;“吟诵经典”以“诗与歌和谐”的形式,将传统诗歌经典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这些节目通过电视艺术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遗传密码和独特魅力,唤起了无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信心。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民族。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是最合理的自信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自信,在于中国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继承了革命时期的红色基因,吸收了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力量。
自信来自永恒。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间断的古老而年轻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灿烂星空中最绚丽的一颗星。历经五千多年的文明河流,涌现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伟大人物,涌现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众多文学经典,为中华民族无尽的生命提供了精神养料。经过几千年的洗礼,这些文化基因和精神标志依然屹立不倒,生机勃勃。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我们自信的根源。
自信来自于火的熄灭。困难和磨难使你成功。中国文化之所以坚韧而勇敢,在于它的精神背景,这种精神背景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经过了艰辛与困难的磨砺,被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党领导人民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历尽艰辛,浴血奋战,敢于胜利,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正是在战争磨练出来的精神谱系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文化锻造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自信来自开拓进取。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焕然一新。70年来,党在与世界斗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非凡历程中,领导人民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敢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勤政为民的焦精神;无论是女排不屈不挠的精神,抗震救灾的团结精神,北京奥运会的开放自强精神,敢于超越载人航天的精神,都是社会主义中国精神的精髓,为增强文化自信增添了新的力量。
这些树很高,有几千英尺高,根部肥沃。中国文化的参天大树之所以有根、有干、有枝,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分。可以说,70年来,新中国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就,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现实基础。
权威的声音
增强文化自信意味着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强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不再像旧中国那样缺席世界政治舞台,也不再扮演“小妻子”的角色,尊重和陪伴最后一个席位,没有发言权。相反,它满怀信心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提出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建议和语言。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征和本质的总体判断,是坚持中国文化科学、文明、传承和创新进步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三种文化自信的价值导向
2019年春天,《漫游地球》以近50亿元的票房和超过1亿人的观影量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亮点时刻”。这部电影获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与一些外国大片不同,它并不提倡用暴力来回应暴力,而是强调其高尚的价值观和其他人的卑劣价值观。相反,它主张全人类应该携起手来,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庭的宽广胸怀渡过难关。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境界,即“重仁、重民、守诚信、崇尚正义、尊重和谐、求同”,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责任。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元素。从根本上说,文化自信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仁、义、礼、智、信、柔、善、礼、俭、让等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
"红、橙、黄、绿、蓝、紫,谁掌握着空舞的色彩训练?"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三个代表”,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廉洁、友好”等24个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培养负责民族复兴的新人作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前进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指南。
价值的灯塔树立了航标,新的时代之风滋润着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时代的楷模、道德的楷模到身边最美丽的人、最善良的人,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发展到法律法规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成为人们不知不觉地生活的行为准则,亿万人民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成为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人们心中树立,这是一个坚持不懈、长期成功的过程。要大力实施思想教育和社会孕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自觉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九四九年九月底,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会有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是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作为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出现在世界上。”70年过去了,这种远见正逐渐成为现实。我们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总是由文化的繁荣来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的创造活力,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建立强大的思想安全防线。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方向和发展。十八大以来,思想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主旋律越来越响亮,正能量越来越强,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然而,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各种竞赛和斗争有时尖锐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理论上的“定星”,牢牢把握方向上的“方向盘”,在制度上植入“责任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
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重视礼仪而闻名,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国家一直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纵观当今中国,无论是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遵纪守法意识、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都大大增强,还是那些勇敢、扶贫、志愿服务的人竞相涌现,都标志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社会道德进步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笔直的。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实效性,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注重实践、管理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为向上的美好事物积累强大的精神力量。
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艺创作从“高原”跃上“高峰”,文化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电视剧和书籍的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电影的产量居世界第二。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国产电影1082部,总票房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份额62.15%;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12.46万场,国内观众13.76亿人次,总收入366.73亿元。美,美与美。文明因多样性而交流,因交流而相互学习,因相互学习而发展。我们坚持与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交流互鉴,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创造超越time/きだよ/and的具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人的灵魂,文字变了;国家之神,文字是铸出来的。”回顾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发出了响亮而有力的时代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史诗般斗争;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图景,必将谱写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人民日报(2019年8月6日07版)
(原标题:语境与民族脉络相连(新中国面对面发展4))
编者:纪爱玲
标题:文脉同国脉相连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