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哈尔滨7月15日电哈尔滨新区:改善“软环境”推进“提速”
新华社记者强勇
“老工业基地改造开发示范区”和“东北新经济增长极”是国家对哈尔滨新区的定位。哈尔滨新区作为中国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瞄准商业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反应最强烈、制约发展的问题,释放市场活力。一季度,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增速居黑龙江省首位。
把握发展环境的“牛鼻子”
今年1月,哈尔滨新区绿色产业基金(有限合伙)公司领取了加盖“哈尔滨新区管委会行政审批专用章”的营业执照,成为哈尔滨新区实现“一章审批”以来第一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
行政审批存在部门多、印章多、材料多、周期长等问题。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佳表示,在“一个印章负责审批”的背后,新区的审批职能正在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重组。通过将审批事项集中在一个部门,从根本上提高了服务效率。“一章审批”启动当月,共发放许可证1115个,企业事半功倍。
哈尔滨广播节拍科技有限公司也感受到了发展环境的明显变化。3月19日,在新区的一家银行网点,他们通过新开的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不到2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企业可以在一些银行直接办理许可证业务,这是审批部门与银行合作的新成果,延伸了政府服务的触角。工作人员将在银行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然后通过网络上传到审批局的审批系统。经批准后,企业可直接在银行取得营业执照。
自2018年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以来,围绕改革创新和服务升级相结合,启动了一系列软环境优化措施。目前,新区93个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部“脱离许可”,新区928个政府服务项目中94%在网上办理,98%“最多运行一次”。
先试一试,敢于尝试
去年12月,投资数亿元的枫叶镇温泉度假村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建成后,获得了开业所需的多项证书,大大缩短了运营流程。
这一变化是由于哈尔滨新区的新探索——提前参与并推进项目。枫叶镇文化旅游(哈尔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树伟表示,审批部门不仅简化了流程,还做了“补充”。通过事先干预,只发放了一份健康许可证,比常规处理提前了四个多月。
优化发展环境是黑龙江推进改革的主战场。省市全力支持哈尔滨新区解放思想,“先试、敢冒、先试”。
新区率先在全省开展“区街合一”试点改革,区一级行政权力占53%,公共服务占55%,街道一次分散。《关于在哈尔滨新区江北综合开发区建立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政商关系负面清单在全省率先推出,为公职人员设定了明确的底线。仅在2018年,新区就启动了104项改革措施,重点是优化商业环境,许多改革在全省得到推广和推广。
为支持和鼓励参事,下发了《哈尔滨新区江北综合开发区容错纠错减免税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容错减免税可包含的10种情况。对于想当军官、能当军官、有创新精神的党员干部来说,他们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更有动力。
发展的“吸纳主义”
正视不足,在标杆管理上取得进展,与国内部分地区交流合作,引进好的经验和做法,正成为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哈尔滨和深圳开始了对口合作,先后派出一批干部到深圳工作。松北区区委副书记杨辉就是其中之一。
杨辉回到新区后,发现电子工业园面临着招商引资的问题。受其任命的启发,他建议深圳龙岗区派一个运营团队到新区以轻资产出口的方式管理工业园区,最终导致龙岗生产服务集团派一个专业团队使工业园区在2018年顺利开放。
深圳一些在职干部发现,深圳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相关服务体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通过企业服务中心的协调得到了解决。企业服务中心支持企业与政府联系,使企业的需求能够快速传递到相关部门。经过充分论证,这一模式于年初被“移植”到新区,试点工作已经开始。
多项措施同时实施,软环境建设步伐加快,由此带来的市场活力“附加值”显现。去年,新区有10205个新的市场主体,签署了31个合同价值超过1亿元的新项目。今年第一季度,增加了20多个大型项目,其中许多是由落户企业追加投资的新项目。民营经济占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哈尔滨新区:改善“软环境”促振兴“加速度”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