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1字,读完约5分钟
智囊团观点
■于长戈
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6月份加速上升后,现已呈现下降趋势。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的判断。尽管一些指标的增长率自7月以来一直在波动,但这种波动在几个月之间相当普遍。从1月至8月的主要情况来看,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稳步、渐进的发展态势。虽然当前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但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下行压力加大,目前宏观水平总体良好,经济增长基础坚实。特别是,政府今年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的进一步有效,中国经济完全有资格保持稳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增强我们的信心,保持我们的注意力,决不搞“洪水灌溉”的刺激措施。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并按照既定方针更加准确地操作和实施。
充分发挥金融功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从供给方面来看,虽然国内消费和服务数量巨大,但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结构不平衡,低端过剩,中高端短缺,导致中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增长。为满足国民高水平消费的需求,应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围绕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准确增加相关领域的财政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的消费需求,刺激消费需求和预期。以家政服务为例,目前中国虽然有大规模的家政服务人员,但服务水平大多较低,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的高层次工人。中等收入家庭对高级家政服务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导致相关消费受到抑制。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培训的财政投入,以满足实际需要,确保准确投放和高效使用,从供给方面提高消费和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缓解劳动就业压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政策效果。
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缩小收入差距,关键是增加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和非农业劳动者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从而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归根结底,这是加强人力资本。因此,政府有必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扶贫战略,同时进一步完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补贴和支持机制,通过增加卫生、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为弱势群体改善生活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优化投资结构,合理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
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参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向的投资,合理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特别是合理增加民生和基础设施投资,但绝不能重蹈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覆辙,必须吸取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导致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房价虚高推高成本进而破坏实体经济的惨痛教训。否则,就等于“自杀”。
具体而言,在下一阶段,稳定投资应与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打赢三场硬仗、振兴农村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集中力量支持三场硬仗。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和支持项目融资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法运用专项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准确把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具体而言,要突出支持旧城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改善三大民生工程,特别是西部地区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合理范围内,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提供强有力支持。在我国中东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地区,应加快网络、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为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等新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鉴于近期民间投资加速下滑,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制度环境,加快民间投资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关系,使它们能够平等地享受生产资料,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监督。
全面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在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减税和减费政策,如降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缴费率,特别是对制造业和中小企业,以有效增加企业的盈利意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从外向型经济向内生增长型经济的转变,关键是要通过技术发展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要求在开放的环境下,将以往基于技术转移的创新模式转变为基于自主创新的模式。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突出保护和改善民生,为稳定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财政投入,增加中央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补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作者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
标题:更加精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