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9字,读完约2分钟
CDB支持的黔江虾稻共作农田修复工程
九月份,很多地方的小龙虾都卖完了,市场上的新鲜小龙虾越来越少了。但在被称为“中国小龙虾之乡”的湖北省黔江,却是另一番景象。金秋时节的江汉平原,土地肥沃,盛产虾和大米。一大早,养虾人刘师傅就起床了,忙着收小龙虾。“这是我们在稻田里养虾的第二个季节,九月是我们的第二个收获季节。”刘师傅说。
自2001年以来,潜江县率先开展了稻田综合种植,现已发展成为一季稻、两季龙虾的混种模式。由于每年下半年鲜虾市场被巧妙地填满,给养虾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近年来,CDB湖北分公司针对潜江虾米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选择了高标准农田改造、虾米二、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三大领域,通过完善农业产业化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延伸虾米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实现增收。
据报道,发展虾稻共作生态农业的核心之一在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产出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通过转移和整合村民手中分散的地块,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单位面积40亩标准虾田进行规模化养殖,可以显著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效益。但是,这种转型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成本大,急需中长期的资金支持。为此,CDB提供50亿元长期低息贷款,支持黔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水环境改善,实现绿色金融、生态农业和美丽农村的有机结合。据估计,CDB支持的21万亩虾田投产后,每年可减少化肥近6000吨,农药913.5吨,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CDB和当地政府共同计划建立一个利益联动机制。通过鼓励贫困户转让土地份额、签订虾田劳动合同、延伸产业链吸纳劳动力等长效机制,贫困户可以从虾米业获得红利、地租和劳动收入,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共同致富奔小康。潜江市熊口镇赵垴村是虾稻共作示范区,农民每租40亩虾稻田,平均年收入可达24万元左右。"参与虾和水稻种植,一年一辆车,两年一栋楼."在许多当地人心中,更好的生活指日可待。(高振宇)
标题:虾稻共作托起潜江乡村振兴梦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