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7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排放强度和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是导致区域污染频繁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在减少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排放的pm2.5、so2、nox、vocs、nh3等污染物的排放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大大超过了区域环境容量。其中,唐山、石家庄、天津、邯郸、郑州等城市的排放量位居“2+26”城市之列。近年来,硝酸盐是pm2.5的主要成分,占30%以上,硫酸盐所占比例较高,表明工业和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很大。
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污染过程的重要外部原因。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在秋冬季过渡期间,冷暖气流交替,容易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对该地区多次重污染过程的分析表明,当近地表风速小于2 m/s,且存在近地表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时,污染物迅速积累;特别是当相对湿度高于60%时,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的二次转化明显加快。同时,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该地区污染物的输送对各地的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例如,9月22日上午,北京发生了一次轻度污染过程,在此过程中,pm2.5、so2、co和硝酸盐的浓度迅速增加,燕山前的传输通道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最新气象和空燃气质量预报结果,从9月25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个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不利气象条件过程。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受均压场和低压区控制,且存在大范围的静态和稳定天气;在太行山以东至燕山以南的半封闭地形背景下,近地表以偏南的弱风为主,污染物容易在太行山沿线城市中积累并由南向北输送。此外,北京及周边地区夜间相对湿度超过60%,在某些时段可能超过80%甚至接近饱和,这促进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快速转化和吸湿增长为硝酸盐、硫酸盐等二次粒子,并推高了pm2.5的浓度
为减轻这一污染过程的影响,建议京津冀及周边省市尽快启动应急响应,实施大规模应急联动。考虑到近期污染过程以硝酸盐为主,建议重点加强氮氧化物减排,特别是加强工业污染源和重型柴油车的监管,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标题:排放强度大、远超环境承载力是导致区域污染频发的主要原因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