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再资助一个学生,你就有更多的机会为你的家乡培养人才。”黄宏,一个70岁的中国人,最近回到了他出生的海南文昌,忙于帮助学生的事业。到目前为止,他创立的“黄菊顺奖学金”已惠及37名高中毕业生。
文昌是海南著名的侨乡,有120多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侨居海外,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mainland China高校招生工作的完成,海外华人再次活跃起来,成为捐资助学的重要力量。
"我祖父去南阳已经将近一百年了."当黄宏谈到他的祖父和父亲早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艰苦工作时,印象更深刻。“像大多数从海南出国的早期移民一样,他们的祖父和父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只能从事底层职业,卖咖啡,卖鸡饭,采矿...晚年患肺病。”
“努力学习”已经成为黄宏父母灌输给他的最简单的理念。在家人的支持下,黄宏很快融入了当地的主流社会,接受了高等教育,然后从事这个行业。2013年,他拿出自己的个人积蓄,以曾祖父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黄菊顺奖学金”,每年向海南文昌地区的高考学生捐赠数万元人民币。
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汉字应该是来自海南文昌的“华侨一代”。他在海南岛长大,在中国完成本科学业后,成功地在澳大利亚学习,现在从事中澳进出口贸易。为了“让贫困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在三年前参与发起了椰子苗援助基金。目前,基金会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00多万元,资助878名学生。
在文昌,华侨帮助学生的标志随处可见。文昌华侨中学由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于1956年创建。走进当地的中学校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建筑和设施以捐赠的华侨命名。家乡教育的发展壮大,深深体现了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的支持和帮助。
“文昌崇文的再教育传统源远流长。在支教过程中,姓氏祠堂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福雅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傅宏村告诉记者,文昌至今保留了浓厚的祠堂传统,福雅教育基金会以福雅祠堂为基础,有25名海外华人担任顾问。
福雅教育基金会的宗旨分为“帮助”和“奖励”。帮助是指帮助家族中贫困家庭的学生,而奖励是为了奖励傅的子女谁已被大学或以上。福亚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截至2016年,已筹集680万元,惠及1900多名学生。
每年高考后,文昌祠堂都迎来忙碌的时刻,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纷纷捐款。“历史与未来在祠堂里相连,祠堂不仅怀念祖先,而且怀乡,鼓励后代完成学业,促进家庭为国家服务。”傅宏村说。(黄易)
编者:耿培
标题:琼籍海外乡亲助学诉乡情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jy/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