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1字,读完约4分钟
本网讯(杨添宇)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电力正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当地产业发展,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为农牧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广袤无垠的草原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从蓬勃发展的电商村落到川流不息的物流枢纽,强劲的电流涌动着产业振兴的澎湃动能,为这片平均海拔 3000 米的土地注入现代化发展的新活力。
智慧牧场里的“科技养羊经”
走进海南州贵南县的黑藏羊繁育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圈舍。干净整洁的圈舍内,饲养员正在投放新鲜的饲草料,膘肥体壮、毛色黝黑的黑藏羊纷纷上前争相食用,智能化的温控、通风设备,为这些藏羊创造了舒适稳定的生长环境。养殖基地内,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正在忙着为饲料机等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养殖基地内用电安全可靠。
据了解,为了保障藏羊养殖发展用电需求,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围绕藏羊养殖用电需求强化用电服务,定期组织员工到藏羊养殖合作社排查配电设施、照明、通风等设备的安全隐患,指导合作社加强电气设备、线路管理,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牲畜的品质。养殖基地负责人感慨道:“以前靠人工养殖,效率低、成本高,还很难保证牲畜的健康。现在有了稳定电力支持的现代化设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大幅增加,社员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屠宰车间的“极速锁鲜术”
踏入海南州青海湖肉业加工车间,全自动屠宰线高效运转,每小时能够处理 300 头牦牛。低温排酸车间通过稳定的电力供应,始终保持 0 - 4℃的恒温环境,真空包装机与冷链物流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为了保障该企业的用电安全稳定,国网海南供电公司积极行动,实时对接青海湖肉业用电,还为该企业提供专业的用电指导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用电难题。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冷鲜牦牛排能够锁鲜 21 天,直接运往北上广等大城市,通过 HACCP 认证的产品还出口到中东地区,这都离不开稳定电力的支持。”
电商与冷链双轮驱动,畅通“出青入海”之路
当晨光洒落在海南大地,海南州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已在直播间熟练地架起补光灯。4K 摄像机、专业声卡等设备,在电力的稳定支持下同步启动。“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来自我们贵南县茫曲镇的面粉,以‘零添加’的匠心工艺,经过了筛选、研磨、打包等工序,研磨成绿色、健康的面粉”。一袋袋印有“农家面”标识的面粉整齐码放。像这样的直播,在海南州已发展到 126 个。网络大V直播、短视频等宣传形式,让海南州的牦牛肉、藏羊肉、奶制品等特色产品迅速走红,传播到全国各地。直播期间,主播直播间人气爆棚,最高峰值可达数千人次,每场直播的销售额可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在物流环节,冷藏车、快递分拣设备等在电力的驱动下,确保了农畜产品能够快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冷链物流,亦是电力服务的重点关注领域。冷藏库、快递分拣设备等都依赖电力维持低温环境,以确保产品从高原顺利抵达餐桌时依旧新鲜如初。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国网海南供电公司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加强电力设施维护,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用电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用电难题。在用电高峰期,合理调配电力资源,优先保障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用电需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和设备维护培训,提高企业的用电管理水平,为冷链运输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可靠电力,助力海南州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先行示范区”。
品牌化与标准化,电力塑造“高原名片”
在电力的有力支持下,海南州农畜产品正逐步实现品牌化与标准化发展。通过有机认证、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及智能化加工,当地培育出了“青海湖”乳制品、“天路飘香”牛羊肉、龙羊知鲜等一批知名品牌。电力驱动的质量检测设备与包装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州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2%,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从“靠天养畜”到“智慧农牧”,从“藏在深闺”到“走向世界”,在电力的添翼下,海南州的特色农畜产品正用新模式新平台助力推进海南州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海南州特色农畜产品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出青海,开拓省外市场以牧民利益最大化、产品质量安全最优化为准则,为当地牧民和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为海南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将不断提升电力服务水平、不断完善电力基础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标题:电力服务筑基,海南州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jj/3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