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7字,读完约4分钟

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农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有利于促进农村领域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创造条件。

加强基层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明亮

农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治理问题,这反映了发展与治理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农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有利于促进农村领域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创造条件。现行政策主要从治理制度、治理制度和治理目标三个方面规定农村治理。一是党委领导下多主体依法有序参与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三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幸福的农村社会。它从治理的角度基本形成了实施农村振兴的理论框架,也界定了农村发展治理的现实路径。从治理视角加强农村振兴的现实途径是加强组织建设,促进传统农村治理资源与现代法治的有机整合,创建以村民为核心的农村共建、治理、共享发展模式。

加强基层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构建“一个核心、多个环节”的农村治理机制。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有利于扩大群众参与,切实维护农村公共利益和村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工业发展和村民自治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工业发展的方向,确保工业发展为农村发展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服务群众的凝聚力。完善以村民议事和监事会为基础的村务公开决策机制,增强群众对村庄产业决策的影响力,夯实村庄产业发展基础。确保村民参与村庄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解决农村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精英俘获效应导致的资源过度集中和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尊重农民的主体性,防止农民成为村庄发展的局外人,确保广大村民平等分享农村发展的成果。建立包括全体村民在内的多种集体经济组织,改变分散的个体农民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村民利用集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创新创业,支持利用农村集体资产或集体经济经营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再生产和扶贫开发。

加强基层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完善“三位一体”的农村治理体系。这个村庄是传统意义上的熟人社会。道德礼仪、家庭伦理、民俗等地方性知识体系是调节人际关系、形成社会秩序的重要文化资源。只有通过法治才能遇到文化冲突。在现代治理背景下,法治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是自治和德治的前提保障。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充分挖掘传统礼治在建设平安村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整合村内外资源,为农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治理的统一”就是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农村体系,实施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法治的目标是在严格的制度约束下确保国家意志的实现,而自治和德治可以低成本实现这一效果。也就是说,在国家法治的总体框架下,要充分发挥农村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和文化精英等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挖掘传统道德文化、村规民约等资源。,并在农村社会中充分实现国家意志,以更可接受的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的善治。

加强基层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农村发展和治理。城市化促进了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变。农村振兴不是改变或减缓城市化,而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在城乡之间有更多的选择,增强他们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民流动是农民家庭的理性选择,而农民对农村发展缺乏稳定的预期是农村地区空心态增强的重要原因。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民对农村发展的期望。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半工半农”的家庭生计模式获得最大的收入,还可以为村民在农村创业返乡创造条件,促进相关人群在农村扎根。依托科研院所平台,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支持和培养一批农村工匠、文化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促进农村文化繁荣。鼓励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其他新乡圣贤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总之,要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参与,提高农村治理能力。

加强基层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作者是成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

标题:加强基层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