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头顶上方,有一件防护服,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线的伤害,短波紫外线就是臭氧层。自20世纪80年代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出现以来,臭氧层破坏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也不例外。它一直在采取行动修复和保护臭氧层,赢得蓝天防御战。
1.消除臭氧消耗物质
随着冰箱和空调节器等家用电器需求的增加,大量产生臭氧消耗物质的化学品被广泛使用。它们的排放造成了臭氧层的严重损耗,威胁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据统计,臭氧空洞每增加1%,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将增加4-6%,盲人人数将增加1-15,000人;当臭氧层厚度减少25%时,大豆产量将减少20-25%。
消耗臭氧层物质被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冰箱、空空调、电子产品、灭火设备,还被用于生产烟草膨胀剂、泡沫塑料、发胶和杀虫剂。“目前,臭氧消耗物质大约有四种:全氟化碳,用作制冷剂;哈龙是一种灭火器;四氯化碳被用作清洁剂;甲基溴被用作杀虫剂。这些物质到达高空后,会与臭氧中的氧原子发生反应,不断破坏臭氧的成分,并对臭氧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张志强告诉作者。
自1989年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国内实施。一是成立了国家臭氧层保护领导小组,颁布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规划》,制定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先后实施了31个行业淘汰计划,关闭了100多条相关生产线。早在2010年,中国就完全停止生产和使用四种受控用途的臭氧消耗物质,即氟氯化碳、哈龙、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淘汰了超过28万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部署了一项针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专项执法行动,并组织了一次对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的全面调查。据报道,涉嫌生产和销售臭氧消耗物质的企业(个人)将在这一行动中受到严厉调查和惩罚。一旦发现中国企业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cfc-11,将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⒉开发绿色替代技术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基本上已经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对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即通过替代手段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来尽量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国家还通过绿色采购和绿色产品认证鼓励和支持对臭氧层无害的替代品,并通过市场手段和政府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生产。”张志强说。
为了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部发布了《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推荐清单》,使用绿色制冷剂替代氟氯化碳和氟氯烃;;用泡沫灭火器代替哈龙灭火器;对于具有复杂替代技术的甲基溴,建议采用生物熏蒸、土壤有机质补充、太阳能消毒、抗性品种和嫁接技术、蒸汽消毒、无土栽培、浮板育苗法等控制方法。
国家鼓励和支持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已有数千家企业实施了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升级。例如,格力无氟变频空通采用先进的r410a环保制冷剂,不会破坏臭氧层,符合环保趋势。自推出以来深受用户欢迎,销量飙升,不仅保护了臭氧层,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大规模推广绿色低碳替代技术外,中国还先后发射了装有紫外臭氧探测器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甲、乙、丙,用于探测大气臭氧。张志强介绍说,中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合作,包括部长级对话机制、行业级技术交流、市场合作和能力建设培训。通过这些合作,每个人都可以共同努力减少臭氧消耗物质的产生和积累。
2017年,为庆祝《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30周年,环境保护部被臭氧秘书处授予“臭氧层保护政策及实施领导奖”,这表明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中国政府在保护臭氧层和消除臭氧消耗物质方面做出的显著贡献。
3.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要“修复”臭氧层空洞,必须唤醒全人类保护臭氧层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促进倡导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值此今年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之际,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李东华小学开展了“画环保画卷共同保护臭氧层”活动。教师向学生普及臭氧层保护知识,并组织学生在卷轴上画出保护臭氧层的主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环保意识。
公民有责任参与臭氧层保护。如今,许多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在购买电器时,他们会主动选择产品(如气雾罐、冰箱、灭火器等)。)带有“保护臭氧层”或“不含氟氯化碳”的标志。
张志强说:“对于一个公民来说,首先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了解一些关于臭氧层保护的科学知识;其次,我们应该减少使用破坏臭氧层的产品,如含氟空.对我来说,我们也应该防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尤其是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皮肤癌和白内障。我们共同努力,通过政府的力量、个人意识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每个人的努力都有回报。到2016年,南极平流层的采样损失比2005年减少了20%。然而,臭氧层的完全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臭氧变化的机制,未来有必要在全社会继续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董佳颖)
人民日报海外版(08版,2018年10月9日)
编者:耿培
标题:修复臭氧层 善待保护衣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