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2字,读完约5分钟
在一个寒冷多雪的日子里,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已经陷入了冰天雪地之中,但是这里的新能源产业城和能源革命创新科技园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座以煤炭闻名的城市正在悄然改变,上演着“黑与绿的变奏曲”,使得“大同蓝”闻名遐迩。有了“旅游之都”的新名片,大同正努力成为能源革命的先锋,并正在打造一个新的起飞“引擎”。
在塞北,佛陀脱下他的“黑色袈裟”,穿上他的“绿色衣服”
很难想象就在十几年前,大同还不时地曝出云冈佛穿“黑袈裟”的消息。"云冈佛像遮住了黑纱,城市到处都是凌乱的景象."一些市民回忆道,只是沿着路边扫一扫就是一袋煤。
杨莎也和煤灰同名。"雁门关外的野人们,旷野里满是风和沙."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只有38万亩残林,森林覆盖率只有1.8%。
长期以来,“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使大同一年四季都在全国城市“污染名单”中享有盛名。从2003年到2005年,大同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要求蓝天“上升”,大同打了一场“控煤减排”的硬仗;大同人的传统是通过接力要求绿地和植树。
如今,占地400万平方米的文峪湖公园是大同市民的新去处。水面相当于西湖的三分之二。原来干涸的水库现在成了大同的“绿肺”;过去,荒山中的古长城遗址变成了30万亩的森林公园;村庄周围有森林,街道上有树...从荒山到平川,从城市到农村,曾经的“黑色”大同,如今披上了绿色的外衣。23.5%的森林覆盖率使大同的年沙尘天气从112天减少到8天。
绿色空间为蓝天奠定基础。自2013年以来,大同市的空燃气质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一,每年的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
今天,“大同蓝”远近闻名。
洗白色“黑色标签”,擦亮“新名片”
大同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国内外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云冈石窟、空悬空寺、华严寺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向全国贡献了30多亿吨优质动力煤。20世纪80年代,大同与德国的鲁尔和苏联的顿巴斯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煤炭之都”。
"煤炭是大同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独特优势的东西."大同市发改委主任王明胜表示,单一的产业结构也给大同市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
到2015年,煤炭约占大同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煤炭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长期战略要求必须改变“煤炭资本”。
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促进高效清洁利用,大同加速了“黑金”走向黑色和“洗白”。大同煤矿集团占大同煤炭产量的80%以上。大同煤矿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赵立树表示,从2016年到2019年,集团从核减中退出的产能总计175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先进产能的比重从三年前的27%上升到现在的72%。
煤炭经历了“七十二变”,从无到有,从强到强。同煤集团开发了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的电力、年产60万吨的甲醇、年产10万吨的活性炭等。形成煤炭、电力、金融、现代煤化工、文化旅游和物流六大产业体系。
在粉饰“黑色标签”的同时,大同也在努力找回丢失的“金色名片”。大同通过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古城灯展,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并大力推动全球旅游。
大同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戴涛说,在过去的三年里,大同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收入增加了20%。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30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
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强劲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目前,服务业占大同市三大产业结构的一半以上。
“氢”被装载到战斗中,“风景”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说“洗白”煤炭产业和“烫金”旅游是大同腾飞的两翼,那么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如氢能、风能、光和电则是大同未来腾飞的新“引擎”。
在中国第一个制氢和加氢综合站,色彩鲜艳的氢燃料巴士来加氢。每辆车加氢时间不到1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到目前为止,这里已经生产和氢化了57000公斤氢,50辆氢燃料公交车已经投入使用,累计里程超过120万公里。
大同氢气雄运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山西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台。目前,正在投资27亿元建设氢能产业园,三年内将有1800辆氢能物流车投入市场。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煽动大同氢能产业的支点。大同正在大力打造围绕氢能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众多上下游企业投资。新能源工业城已完成49个项目,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一组数据显示了大同新能源发展的强劲趋势:风电并网发电占山西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光伏并网发电占全省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从前的“煤都”正在变成今天的“氢都”。大同不仅欢迎长城以外的旅游好风景,而且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也享有无限的“风光”。
标题:“煤都”谋变“大同”不同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