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4字,读完约3分钟
推广垃圾分类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对观念的认同,还需要相应知识的普及。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教育;关注社区,加强积极宣传,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性时代”。根据当天生效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个人混合垃圾将被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如单位未按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最高罚款5万元。最近,疯狂上海人的“垃圾分类”引起了全民的关注。作为一个能够区分垃圾和垃圾的上海人,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中国推广垃圾分类已经有19年了。早在2000年,包括北京、深圳在内的8个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2015年,中国启动了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虽然总体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但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认可。
推广垃圾分类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对观念的认同,还需要相应知识的普及。上海的垃圾收集分为四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如何扔掉剩余的奶茶和小龙虾?如果食物垃圾是湿垃圾,为什么粽子叶和玉米皮是干垃圾?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上海已经建立了从线下到网上、从社区到学校的全面、立体、无缝的垃圾分类习惯培训系统。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需要时间,垃圾分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回顾过去对垃圾分类的探索,人们最初在一些试点垃圾分类的地方的热情经常因为垃圾转移和处理不能满足分类需求而受挫。因为经过仔细分类的垃圾最终被垃圾车混合运输,变成了“一勺炖肉”,这是推动垃圾分类的一个障碍。垃圾分类是一个完整的链分类交付,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涉及居民和单位生产垃圾,企业收集,运输和处理垃圾,政府管理垃圾,有许多参与者。要促进垃圾分类,在这个链条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推诿和指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解决实施垃圾分类的“痛点”需要全面和全局的思考和全面的考虑。为此,领导此项工作的住建部开了五个“药方”:以党建为先导,推动“一把手”亲自抓垃圾分类工作;从娃娃入手,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教育;关注社区,加强积极宣传,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计数设施标准,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有机联系;加强法制建设,从源头上减少立法数量,提高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目前,有必要将这五个“处方”细化为可执行和可操作的制度措施。
上海垃圾分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就像一次“热身运动”,将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46个城市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他45个城市准备好成为下一个可以尖叫“清晰携带”的城市了吗?(曹红艳)
编辑:张静文
标题:垃圾分类 乐见更多城市“拎得清”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