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9字,读完约4分钟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8月6日发表报告称,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17个国家面临“极度缺水”的压力,这种情况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频发而加剧。
毫无疑问,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这一最新评估数据再次显示了全球水资源的严峻现实,加深了对全球水危机的担忧和忧虑。
那么,地球真的缺水吗?事实上,它不是。众所周知,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大多数不能直接利用。世界水资源总量中,96.5%为海水,其余3.5%为冰川,30%为地下水,不到2%为可方便利用的地表水。因此,地球的“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缺乏,再加上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全球性的水危机。
解决全球水危机,海水淡化无疑是一个重要方向。浩瀚的海洋使人类解决饮用水问题成为可能。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并将其大规模转化为饮用水,那么全球水危机将会得到解决。
目前,从国际角度来看,大规模海水淡化已经成功应用。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70%的淡水资源来自海水淡化,而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以保护其淡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已建成和在建的海水淡化厂近2万座,总淡化能力约为1.0432亿吨/天。
就中国而言,海水淡化项目的整体规模近年来稳步增长。根据《2017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建成136个海水淡化项目,日均产水118.91万吨。它分布在9个沿海省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岛屿。大型工业海水淡化项目主要在北方使用,主要集中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的电力、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而海岛民用海水淡化项目主要在南方使用,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以100吨和1000吨项目为主。
由此可见,海水淡化正成为缓解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发展海水化淡工业仍有很多困难,海水化淡水要流入普通人的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成本。相关报道显示,作为高耗能行业,我国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在每吨5元至8元之间,远高于常规水源和国外先进项目,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水淡化推广的主要瓶颈之一。
面对高成本问题,在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转化成本的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业内相关人士曾承认,作为一种非常规水源,中国的海水淡化行业仍是一种市场行为,难以与政府对长江水的支持相匹配。虽然有关行政部门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大多是鼓励政策,不足以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大发展。然而,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海水淡化行业很难大幅降低成本,与传统水源竞争。
因此,要解决海水淡化的成本问题,一方面要继续解决海水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项目和科技计划专项的作用,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理顺管理机制,明确国家级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机构和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补贴的具体方案和细则,明确不同地区、不同淡化技术的补贴方案,加大科研投入。只有这样,市场和政府才能共同发挥作用,进而支持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去年3月,联合国发布了《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称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5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在提高淡水利用效率和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特别是对于缺水的沿海地区。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已成为解决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成为全球共识和普遍做法。只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否则,当陆地上的淡水有一天枯竭时,我们将面临一个污染严重的海洋,那么“向海洋要水”的梦想将更加难以实现。(周超)
编辑:张静文
标题:地球水危机说来就来 海水淡化已是破解共识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