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3字,读完约5分钟
三伏天,去陕西柳坝,似乎进入了一个不同的凉爽世界。环顾四周,青山绿水,清泉流淌,鲜花盛开,白云幽幽...有一种“天气晴朗,风宜人,风平浪静”的感觉。
“夏天我们在这里很舒服。正常温度一般为223摄氏度。现在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被子;冬天没有严寒,最冷的是零下五六摄氏度。这是全年的旺季。”柳坝县委书记许高兴地说。
基于生态调整
柳坝位于秦岭南麓和汉江上游。除了高山和深山,平均海拔为1547米,最高点为2610米;耕地稀缺。该县有47,000人口,人均不到一亩,其中70%以上是贫瘠的旱地。大坝是国家贫困县。
如何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20世纪80年代,柳坝县坚持“依山吃山、依水吃水”、“砍柴卖石(采矿)”的惯性思维。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人均存款就有了“全省第一”的荣耀,但很快,山坡就被砍光了,挖了出来,河水被搅和污染了!
严酷的现实使他们认识到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只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只有青山绿水是这里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淤地坝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2000年以来,柳坝县委、县政府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创建生态县,促进医药和细菌发展,加强旅游开发”的目标。
我咬着山的绿色,不肯放手
为了实施这一新的发展战略,柳坝县委、县政府连续四次“咬青山不放松”,一个接一个地工作,一幅幅蓝图画到了最后。
保持青山绿水是筑坝人的共识。他们按照“零工业、零排放、零污染”的严格标准,选择了长远利益,依法关闭了十多家矿产开发企业;处理一些在工作中不作为或不加区别的人和事;它还不情愿地拒绝了一些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重大资源开发项目,这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些措施符合国家关于限制大秦岭生态功能开发和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的意见和要求。
同时,大坝将继续改善绿水和青山的质量,继续植树和增加绿化面积。2001年至2018年,全县完成公益林建设18.6万亩,退耕还林1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1.23%。
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近年来,他们自筹资金超过5亿元,实施了“精品拦坝工程”,将市区、乡镇、道路、水系、景点等都纳入其中。作为主要的清洁处理对象,使城市面貌、城镇面貌、乡村面貌、家庭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迅速弥补以农村为主的基础设施的不足,改善水、电、路和通信建设,实施900多个项目,投资6亿多元。现在,游客去柳坝的任何地方都非常方便。
推动全球旅游产品的发展。自2011年以来,柳坝县共投资9亿元,实施了223个重点旅游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柳坝全区、贯穿全年的集观光、科研、体育、休闲、保健为一体的全球旅游产品体系,“吃、住、游、买、娱”、“商、教、闲”的旅游业态不断完善。旅游业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伸吸引了全县70%的人直接或间接参与。
在农村经济方面,经过调查论证,柳坝县决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他们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监管机制和发展模式,引导和帮助群众养鸡、养蜂、养猪、食用菌和中草药,形成了与旅游业相匹配的大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不仅农民收入增加了,县域经济也进一步发展了。
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金字招牌
专心发展旅游业,留坝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作为汉中的一部分,汉末三国时期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其中的“明秀路、黑暗陈仓”、“小河月下追韩信”等典故就来自于此。它也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的谋士张亮已经退休。有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亮寺就坐落在这里。据说柳坝县的“留守”也与张亮“留侯”爵位的“留守”有关。
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柳坝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从一个山区小县到全区旅游大县的华丽转身。五年来,全县接待游客1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1亿元,分别是前五年的3.7倍和5.6倍。上半年接待游客228.63万人次,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48.1%和51.3%。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柳坝脱贫做出了特殊贡献。2018年,柳坝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00多元,其中旅游收入占34.5%。全县贫困率从2013年底的36.5%下降到2018年底的1.08%。2019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柳坝县退出贫困县。
柳坝县还获得了国家县旅游之星、国家第一天然氧吧、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柳坝旅游扶贫经验被邀请参加全国旅游扶贫大会进行交流和介绍。环境保护部还将柳坝列为中国首批十三个省之一,以及西北五省唯一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柳坝,原来的绿水青山,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沈兴庚)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2019年8月12日)
编者:纪爱玲
标题:陕西留坝:绿水青山留远客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