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信息”发布,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肉分别入选地理标志产品,其中乌珠穆沁羊的品牌价值达到36.99亿元。这是西盟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锡林郭勒草原是离北京最近的草原,草原上的沙漠化地带曾是京津风沙源。锡林郭勒盟党委书记罗虎对《经济日报》记者说:“西盟牢牢把握生态建设,把原来的沙尘暴源头建成了京津的后花园。”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在西盟,汀?巴特尔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留在草原上的“将军之子”,曾担任过高乐苏姆萨拉图亚嘎恰、饥饿阿巴嘎班纳的党支部书记,并被选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改革先锋”。丁?巴特尔提出的“蹄腿理论”,吸引了大批牧民前来观察和学习。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丁?巴特尔最多饲养了数千只羊。" 4000多只蹄子践踏在草原上,甚至连根都在吃草时被拔掉了."。待会儿,婷?巴特尔淘汰了所有的羊,代之以60头牛,240只蹄和腿。牛吃草,没有根除,成了草原上的“天然灭茬机”。草的密度、高度和产量都提高了,丁?巴特尔的收入也有所增加,稳定的年收入超过50万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在政策层面,“蹄腿理论”演变为“减羊增牛”,演变为“少养、多养、集约”。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西盟一直高度重视良种肉牛的引进和黄牛的改良,提高了良种肉牛的比重,加快了优质良种肉牛生产规模的扩大,提升了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盟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8亿元,重点支持良种肉牛引进、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引进优质改良肉牛5万头以上,鉴定改良肉牛核心群280个,每年改良肉牛75万头,优良率达到98%。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在过去的两年里,西盟损失了290多万只羊。与前一个周期相比,草地植被覆盖度增加了3.84个百分点,植被高度增加了0.54厘米,每亩草地产量增加了20多公斤。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盟只有78,000名牧民,草原面积也差不多。2016年,牧民人数达到26万。”锡林郭勒盟副盟主侯志民认为,超载和过度放牧问题只有通过以草定畜、以人定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目前大量牧区人口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应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一产业人口,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统一。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在乌拉盖管理区黑尔盖图农场的豪勒堡支部,哈石宝是一个党员中心,对旅游情有独钟。两年前,他养了500多只羊,每年都要去买草。"买完草,就没有钱了."哈·石宝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后来,我家养牛、种草、挣钱。现在,当我们开始旅行时,草原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每年至少要花7万到8万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马退出了运输序列,马背上的人们开始充分发展马业。今年,西盟启动了蒙古马保护工程,对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指定锡林浩特市等6个旗县为蒙古马保护区,并对蒙古马养殖户和核心群体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锡林浩特市还投资15亿元在中国马都核心区建设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建有高标准的马文化演艺厅等旅游服务设施。除旅游业外,中延马工业集团还先后开发了以传统酸马奶为代表的马奶产品、以马油为代表的个人护理产品、以马肉为代表的速食产品、以马鬃为代表的弦乐产品等六大系列745种产品,形成了完整的马产品产业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经历了严重的草原退化和郁郁葱葱的绿色之后,西盟人认为草原具有生产资料的属性和生态属性。建设草原的捷径是让自然自我修复。

早在2015年,锡林郭勒盟就成立了生态保护委员会。成立了团级生态执法支队,延伸至旗县级执法大队、苏木乡镇级执法中队和嘎查村级管护人员,形成了四级生态执法覆盖面;编制了《草原生态自然资源平衡表》,开展了旗县党委书记的《草原生态专题报告》,开展了领导干部离任后的生态评价和责任追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西盟还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了“两沙地综合治理、四水系保护治理”的林业生态建设重点。五年来,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完成530万亩,100万亩严重荒漠化地区治理正以每年30万亩的规模推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力)

标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变身京津后花园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