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9字,读完约5分钟
"交流互联网法治建设经验,分享互联网法治成果案例."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浙江嘉兴乌镇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通过法治促进网络与网络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这是中国法院首次举办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互联网法治和司法建设为主题的国际论坛。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浙江省委书记车军、希腊最高民事和刑事法院院长查拉加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张书元、杨万明、裴显鼎,浙江省领导人陈金彪、王昌荣、李国战,地方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云、刘小芸、夏道虎、李国战、龚稼立,嘉兴市领导张兵、孙显龙、敖考泉、姚海涛,桐乡市领导盛勇军、于慧友、徐邦庆出席了开幕式。
NPC代表王小云、王娟玲、车杰、李炳基、陈乃科、易捷、郑亚丽、潘岳、魏震,CPPC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云勇、陈至烈、彭静,最高人民法院部分中央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部分中、高级法院,京杭、穗网法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来自中国、巴西、希腊、哥斯达黎加、埃塞俄比亚和南非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和大法官,以及司法机关、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参加了论坛,交流互联网法治经验和案例。
在这次论坛上,嘉宾们讨论了六个问题,包括网络空的法治治理模式、互联网法院的探索与实践、数字经济下的产权保护、数据保护的挑战与创新、网络侵权与平台责任,以及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法院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抓住中国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大好机遇,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视为推动人民法院发展的“两轮车、两翼鸟”,为全球互联网法治建设提供了中国经验。
据了解,在网上审判领域,北京、杭州、广州的网上法院实行“网上案件网上审判”,为从诉前调解、立案到审判、交付和执行的全过程提供网上服务,在案件审理、平台建设、技术应用、诉讼机制和审判规则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经验。在人工智能领域,庭审语音识别和案件信息自动回填为法官处理案件和群体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在区块链领域,中国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完成了1.8亿多条数据。
中国继续推进智能化实施,建立了联网实施管控体系,与公安部、银监会等16个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有效解决了查人查物的问题。此外,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内的60个单位通过建立联合信用惩戒制度,推动了信用惩戒机制的建设,采取了150项惩戒措施中的11类措施,使失信者“一地失信,处处受制约”。
中国全面开展网上司法拍卖。如今,从飞机、轮船到家用电器,一切都可以在网上拍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网上拍卖系统拍卖159万次,成交额9387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291亿元。
为了给当事人提供方便,中国大力推进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已有90%以上的法院实现了网上备案和预约备案,近60%的法院能够提供自助备案服务,大部分法院具备电子送达功能。12个省(区、市)全面试点移动微型法院,利用人脸识别、远程音频、电子签名等技术,通过手机处理立案、开庭、调解、网上执行等诉讼事务,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手掌办案”的便利。
经过认真协商和讨论,本次论坛通过了《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乌镇宣言》。
《乌镇宣言》提出,各国应根据自身社会、经济、法律和制度建设的实际,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享、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共同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应努力推动互联网领域国际规则的形成,推动互联网法治和全球网络建设。
《乌镇宣言》强调,各国应保持公平、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可靠的司法体系,合理开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潜力,提供智能、包容、便捷的司法服务。
遵循科技伦理和司法伦理,推进信息技术与司法的深度融合,为优化案件审理和司法管理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基于各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律制度,我们应该探索和完善网上诉讼制度和诉讼规则,促进信息时代诉讼制度的完善。我们要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和虚拟产权,维护公平有效的竞争经济秩序。要在权限范围内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研究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建设一个安全、清晰的国际网络。
要加强法官等司法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信息时代司法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应努力建立规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分享各国信息技术司法应用的经验、典型案例和数据资源,举办国际论坛对话,促进空网络之间治理规则和方法的相互借鉴、相互联系和有效协作。(照片:李永华)
编者:纪爱玲
标题: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在浙江嘉兴举行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