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9字,读完约5分钟
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白酒公司在2019年经历了快速刹车
这是金色的九月和银色的十月,白酒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光。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以其出色的表现,不断创出新高。贵州茅台的股价甚至突破了数千,其市值达到了数万亿。五粮液的总市值也在追赶,市值超过5000亿元。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白酒行业第三大品牌洋河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其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该公司在江苏省的销售总量仅增长了2.99%。
9月10日,红报财经还刊发了《阳河股份业绩增长滞后,上半年营业收入涉嫌虚假增加》,指出涉嫌虚假增加收入。
《每日财务报告》注意到,尽管该公司否认收入虚高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公司确实存在问题,许多数据不正常。
1
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双升降低了业绩
上半年,白酒行业取得长足进步。据《每日财务报告》统计,19家a股白酒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272亿元,同比增长19.45%;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443亿元,同比增长25.64%。
然而,洋河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白酒企业,表现异常,收入和利润增长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速度。特别是在大本营江苏省,由于受到当今世界的强烈冲击,表现平平。截至6月底,洋河的收入为159.98亿元,同比增长10.01%。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11.52%。
其业绩低于同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在宣传上的花费比同行多。今年上半年,洋河的股份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是双升。上半年销售费用为13.7亿元,去年同期为11.7亿元,同比增长17%,远高于公司收入的增长。
没有比较的话是不知道差距的。贵州茅台上半年的销售成本为1.99亿元,同比下降9.67%。广告费用为17.6亿元,同比下降11.3%。茅台递过来一份很好的成绩单;五粮液上半年销售成本为26.5亿元,同比增长22.9%,也低于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
广告费用高于竞争对手,但在主要业务指标上低于竞争对手。因此,洋河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改变收入滞胀的战略规划。
2
收入数据包含虚假通胀
虽然洋河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低于行业水平,但《每日财务报告》对洋河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数据进行了计算,发现仍存在大量异常。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6亿元和160亿元,而过去和今年上半年的含税收入应分别比现金收入增加约1.9亿元和26亿元。
进一步确认,在这两年的资产负债表中,洋河股份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总额分别为2.5亿元和4.61亿元,分别比去年年末的相同数据增加了2661万元和2.1亿元。很明显,这个结果与理论上应该增加的数量不一致,而且数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市场猜测分析,在没有相应财务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洋河股份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了巨额收入。
3
异常的购买数据引发了问题
从采购数据来看,洋河五大供应商前一年和去年的采购额分别为12.68亿元和13.6亿元。据估计,去年和前年的采购总额分别为64.58亿元和49.16亿元。在同年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69.73亿元和70.43亿元。剔除当年基金预收新费用的影响后,采购相关现金支出分别达到69.56亿元和71.1亿元。
2017年和2018年现金支出分别比含税购买增加4.98亿元和21.95亿元。从理论上讲,当年应付基金金额分别减少4.98亿元和21.95亿元是合理的。
实际上,洋河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和2018年应付款项分别为11.2亿元和12.61亿元。与上年相比,2017年减少6.25亿元,2018年增加1.42亿元。显然,这个结果与理论值不一致。其中,2017年应付基金比理论金额减少1.27亿元。2018年,
4
库存数据中原材料的增减不一致
在财务报告中,洋河还披露了运营成本的构成。2017年和2018年直接材料运营成本分别为66.81亿元和63.53亿元,分别占运营成本的63.51%和69.21%。从直接材料中减去采购总额,分别得到12.76亿元和-1.96亿元的差额。
这也意味着,从理论上讲,2017年的采购额应该包括本期新增库存中的12.76亿元原材料,而2018年需要消耗库存中约1.96亿元原材料。
《每日财务报告》发现,在2017年和2018年的洋河股份存货构成中,原材料分别比上年增加9618.4万元和1607.3万元,而“产品、存货和半成品”分别比上年增加5.39亿元。2017年和2018年再加上10.15亿元,如果按直接材料占经营成本的比例计算,原材料分别占3.42亿元和7.02亿元。加上所有原材料,2017年和2018年库存的新原材料分别约为4.38亿元和7.18亿元。显然,这部分金额与先前计算的库存中原材料在理论上应该变化的金额不一致。
理所当然,2017年应增加12.76亿元的原材料库存,但实际上只增加了约4.38亿元。2018年,理论上应减少1.96亿元的原材料,但本期实际原材料增加了7.18亿元而非减少。库存的原材料从哪里来,在哪里使用,这是值得怀疑的。
标题:洋河股份的尴尬:被两位“大哥”猛甩,多项数据被指造假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