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5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观察■本报记者李海南

2019年中秋节期间,各地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假日市场安全、稳定、有序。根据旅游部门、通信运营商和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的数据,根据文化旅游部的综合计算,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数为1.05亿,同比增长7.6%;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同比增长8.7%。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关于中秋节旅游消费的特点,文化旅游部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秋节团圆节和国庆期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中秋节庆祝活动,融合了家庭思想、家和国家的感情、传统文化和地方元素。数据显示,与五一、端午节等小节日相比,两代人和三代人一起旅游的人数增加了约14%。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强劲的旅游需求带来的一系列数据的良好表现,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外部环境复杂的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表明,在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和未来发展仍处于乐观区间,至少从近年来发布的强劲旅游需求可以看出这一点。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随着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旅游市场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因此,国家明确将旅游消费培育为新的消费热点,同时,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号召,尽快形成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国内旅游市场环境。这对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记者认为,正是由于旅游业对经济的整体高度相关性和带动作用,国家才能够从政策层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在建设日益成熟的旅游业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旅游产品的供给工作,使之符合群众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需求与优秀旅游产品供给的良性循环,真正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此外,休假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试行周末“两天半”假期;与此同时,人们对带薪休假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制度旨在进一步刺激大众消费,推动经济和工业部门的相关发展。谈到这一点,记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目前的休假制度进行梳理。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回顾我国休假制度的变迁,不难发现所谓的借拼假始于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和纪念日休假办法》的相关规定: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之前和之后的周末相衔接,形成了七天长假。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随后,2007年颁布的《元旦和纪念日国家节假日》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共有11个节假日。目前的假期调整方法是借用两个周末,形成两个7天长的假期(春节、国庆节)和五个3天的小假期(元旦、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同时,为了鼓励人们出行,原交通部自2012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夕发布了《关于做好重大节假日小公共汽车免通行费工作的通知》,逐渐使人们在重要节假日高速免费通行成为常态。与政策预期不同,由此导致的大规模、长期的公路拥堵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感受,进而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意愿。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毫无疑问,早年确定的转贷和刮假制度以及近年来实施的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旺盛的假期需求。政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等有关。

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目前,人们对假期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对假期的渴望,更注重假期质量的感受。至于对休假制度的评价,恐怕考验的标准是它能否符合当前的国情和人民的普遍呼声。我们不妨期望有关当局能有所作为,并根据人民的需要对现有的休假制度作出适当的调整,在长期推动下尽快实施带薪休假。至少,我们可以提前达到回归舒适、放松和休闲的短期目标。更重要的是,做好假日经济是当前经济平稳增长不可或缺的。

标题: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助力稳增长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