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0字,读完约8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为了降低成本,非法企业将危险废物转包给没有处理资质的中间商;为了非法利益,中间商操纵跨省转运,将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倾倒在长江水域,并将其掩埋在滩涂上...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已经成为犯罪分子将工业污染转移到各省的主要渠道。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长江流域11个省市公安机关集中打击长江流域环境污染犯罪,侦破150起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10人。
数量巨大,危害惊人。跨省转移的工业废物来自哪里?
2017年7月22日,长江航运公安局芜湖分局铜陵派出所接到举报,称有人非法将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转移倾倒在铜陵江沿岸的海滩和堤防上。当时是汛期,现场被淹。洪水稍稍退去后,红棕色的土壤被警方现场调查提取出来,后来被认定为危险废物。随后,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被认定为“10.12”环境污染案。
在河滩发现疑似危险废物后,警方通过陆路运输寻找根本原因,发现车主通过物流平台直接与司机建立了联系。经过反复摸索,警方锁定了直接参与涉嫌危险废物跨省运输的司机朱和张,两人一致解释“货物”来自浙江省嘉善县宝讯精密螺丝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7日,警方赶到嘉善县,发现大量“污泥”和包装袋等物质倾倒在铜陵河滩上,墙上标有“危险废物”字样。案情逐渐明朗:自2016年以来,嘉善精密螺杆有限公司一直将酸洗污泥交给没有接触处置资质的中间商。
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2017年5月,浙江籍犯罪嫌疑人涂谋东、李默红与浙江嘉善宝讯精密螺杆有限公司的蒋、铜陵籍犯罪嫌疑人王默平一起,将62.88吨酸洗污泥从嘉善非法运至安徽,并将其倾倒在长江大坝内,未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也未取得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在对嘉善县环保局2009年环境影响报告的回复中,记者看到,宝讯公司的污泥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应由有资质的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应分开处理。
然而,宝讯公司明知嫌疑人李默红没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仍将酸洗污泥交给李默红等人处置。在未出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情况下,2016年7月27日至2017年5月21日,犯罪嫌疑人李默红、涂谋东、刘默贵联系当地收货人,在江苏、安徽铜陵非法倾倒处置了1085.83吨酸洗污泥。
如何形成不同层次的分包、互利和跨省倾销的产业链?
自2013年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查处了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案件,涉及固体废物4万多吨,其中陆路运输占28.6%,水路运输占71.4%。
警方发现,目前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饱和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环保服务公司”,并以废物利用的名义非法转移和倾倒。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处理成本,无视环保责任,形成了跨省非法转移和倾倒的黑色产业链。
浙江嘉善宝讯精密螺丝有限公司与杭州一家公司签订了危险废物处理协议,处理价格为每吨1550元。为了‘节约’成本,他们找到了这些中间商,以每吨300元左右的价格处理污泥。”“10.12”事件工作组的一名警察徐光伟介绍说。
“开始的时候,我每月打包8500元帮助宝讯公司处理酸洗污泥。后来,刘谋贵与宝讯公司签订了处理酸洗污泥的合同,将价格改为每吨300元。”长期从事垃圾处理的犯罪嫌疑人李慕红向警方坦白。
警方表示,沿海地区工业发达,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惊人,但正规企业处理能力不足,一些固体废物甚至危险废物将进入“侧门”。源头企业负责人通过当地“环保服务公司”低价分包,并基于网络平台发布废弃物运输信息。“环保服务公司”负责人分包给当地收货人,运输车辆或承运人根据伪造的转运单上的收货地点,将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非法转运、倾倒至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
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因其卸货速度快、价格高而受到一些非法船东的青睐。一位在长江被扣押和拦截的船主说,他通常运输大量的散装货物,如废钢,而尾泥是第一趟。他看中了尾泥运输时间短、价格高的特点,因为一吨废钢和一吨尾泥要3元多,联系人答应在码头卸货,其他一些货物要等一个多月。
记者在一些倾倒点看到,这些固体废弃物被直接倾倒在河滩上或卸在陆上运输,倾倒在废弃的土地上,如干鱼塘、深沟、深坑等。据调查此案的警方称,大多数倾倒河滩的人直接选择了汛期。长江水量大,废物稀释流失快,不易被发现。当它们到达岸边并转向陆地倾倒时,它们主要集中在冬季的夜晚。“一般来说,来自江苏和浙江的固体废物应该覆盖3米的土壤,并种植树木。”负责当地接待的犯罪嫌疑人王默格说。
犯罪隐蔽性强,涉及面广,公安机关将继续依法打击
据记者了解,公安机关调查的数万吨工业废弃物涉及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省嘉兴、无锡、苏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合肥、蚌埠等地的多个污染源、倾倒点和接收点。
据警方调查,此类犯罪在长江沿岸各省均有发生,尤其是中下游发达省份,但目前也呈现出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由东线向西线转移的特点。主要犯罪集中在省、市、县。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化工、造纸、医药、印染、采矿、冶炼、垃圾处理等重点行业。一些企业每天非法排放几十吨污染物,非法排放的污染物超标数百倍,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极高,严重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此外,非法“产业链”由运输、接收、倾倒等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一些托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甚至不见面,他们的沟通主要依靠移动网络,这使得调查和处理他们更加困难。在江苏、浙江等地,一些不法分子对污染源、接收点和倾倒点了如指掌。几个中间商分别联系污泥的来源企业和接收方,然后联系卡车、船只和卸货地点,有组织地“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曾在长江铜陵段待过运输固体废弃物的船主告诉记者,污泥应该在货物装船处“集合”,一艘船上可能会有很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要“看热闹”,随时联系接收方更换接收点。“无论你到哪里都不要紧,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一个船主说,他的900吨污泥已经装了两天多了,这个企业有几吨,那个企业有几吨,装满后他就离开了。
“中间商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联系更换收货地点,那里风险小,卸货方便。”徐光伟说,一些船只在长江上漂流了不到一周,甚至超过一个月,直到被倾倒。此外,为了利润最大化和避免打击,中间商通常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混合,这使得警方难以获得证据。
警方还发现,2017年5月底,犯罪嫌疑人李默红、涂某某与犯罪嫌疑人王默平、王某某在长江铜陵段上江村河边非法倾倒胶木313.28吨。经过深度勘探,3艘船共倾倒了2525.89吨固体废物。经过追溯验证,这批污泥来自江苏吴江的9家源头企业。
记者在铜陵市义安区上江村长江滩地的垃圾场上看到,有一个满是工业废料的池塘,到处都是白色的工业废料,到处都是刺鼻的污泥味。警方调查人员告诉记者,2700多吨固体垃圾被倾倒在这里。因为在洪水季节它会被河流淹没,堆积在这里的固体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核实的数量。
记者了解到,近日,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重大调查,依法坚决打击涉嫌犯罪,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推进船舶和运输人员信息整合到监控平台,充分依靠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和调查可疑船舶和可疑活动。加强执法与司法联动,巩固和完善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收费标准、证据标准等执法难题,统一执法标准。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省“10.12”系列案件是非法处置和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典型案例。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有关省市的公安机关通力合作,严打破案,有效切断了犯罪利益链条,有效打击和震惊了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犯罪。下一步,公安部将继续深化与相关部门的打击整顿工作,以产生强大的冲击,防止违法犯罪反弹。同时,以治理污染为重点,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强化责任,主动出击,坚持对各种环境犯罪的“零容忍”,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新华社记者熊峰、江刚)
编者:王瑞静
标题:谁把万吨污染物倒入长江? 跨省倾倒案背后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