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表示,要为并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和地区集中度。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具体的融资需求,问题是金融服务能否跟上。
点评: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与此同时,中国仍是一个高储蓄国家,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了“优质资产短缺”。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原因是金融家希望以低成本筹集资金,但他们自己的经营状况存在风险,而投资者热衷于追求“高回报、低风险”的目标。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这种错配频繁发生,难以有效匹配供求关系。事实上,尽管一些传统的投资目标在现阶段可能面临高风险或低回报,但在优胜劣汰和行业间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需求,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金融机构应认真分析新形势,推出配套金融产品,抢占增量市场,而不是墨守成规,抱怨缺乏“高质量目标”。
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2019中国科技上海高峰论坛”上表示,金融机构必须依法管理和控制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带来的隐患,确保创新不偏离规范,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资金控制权、信息安全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评论:金融消费者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他们去银行等机构做生意时,只能应业务人员的要求被动地签字,他们没有仔细阅读签字协议,也没有充分了解一些业务的潜在风险。尽管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但消费者和机构之间的“认知鸿沟”和信息壁垒一直存在。仅仅通过提高消费者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监管要与时俱进,依靠清晰、可执行、可追溯的风险防范和责任解释流程,以及违规后的严厉处罚。否则,在新技术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只有消除坏的东西,我们才能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青最近表示,只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只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企业权益的违法行为,才能为诚信企业的发展拓展更多的空空间。
点评: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虽然“壮汉断腕”的声音很大,但着陆有很多障碍。原因是,一方面,新的动能还没有增长,不能真正支持空齿轮在启动能量转换期间;另一方面,退出机制并不完美,或者它停留在一个简单而粗鲁的结尾,甚至是“停下来,偷偷地保护”,运气好的话。然而,如果不消除劣势,就不可能谈赢,公平竞争和有效的资源配置也难以实现。今天的战略不是勉强维持落后企业,而是加快资源重组,促进资源流向高效发展领域,同时加强基本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培训等引导措施,以“尽量减少”改革阻力,寻求建立改革共识。(审核人:马美若)
标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匹配”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