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9字,读完约2分钟
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
⊙王记者李兴才○编辑邱江
打破外国公司在手机和平板显示行业“卡脖子”的技术垄断,打造“竞争薄膜”,支持中国新材料领域——国产光学薄膜;从创业之初的“一天亏损几十万”,现在净利润翻了一番,产品占据了全球光学大尺寸反光膜市场份额的35%...在光学电影的领军人物中,长阳科技的逐步生成被誉为“长阳速度”。
在这一赞扬的背后,公司董事长金亚东展示了他回归零的勇气以及他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坚持。近日,《上海证券报》采访了金亚东,探寻长阳科技快速发展的独特“密码”。
《竞赛电影》和《长阳速度》
“一个iphone屏幕使用多达17个光学薄膜;普通手机至少使用10个屏幕;液晶电视也需要使用大约8。”在谈到光学薄膜时,被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科研专家”金亚东说,这种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几乎无处不在的东西长期以来都是由中国进口的,尤其是高档光学薄膜产品市场几乎被日美等公司垄断。
2010年8月,长阳科技一成立就对这种材料发起了“攻击”。“很多人认为我在开玩笑。一家初创公司怎么敢碰国际巨头的奶酪?但我们正急于打破垄断。”金亚东说。
回忆起当时创业的艰辛和投资,金亚东充满了财富。“创业初期,我每天与R&D部门的同事一起工作超过12个小时。我带了被褥卷,在公司办公室和车间睡了很长时间。我一直在做实验,调整比例。稍有偏差就会浪费机会。”
在经历了疯狂的实验和每天花费数十万的金钱之后,长阳科技终于努力工作了:在那年的10月,它创造了一部“竞技电影”来支持和振奋中国的新材料领域,结束了中国人无法生产高性能光学反射膜的历史。由于产品价格比韩国和日本的同类产品低20%左右,因此产品供不应求,当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后,长阳科技给市场带来了从1到无限的想象。
在过去的三年中,公司的收入分别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了3.8亿元、4.6亿元和6.9亿元,在新材料行业创造了“长阳速度”,占据了全球光学大尺寸反光膜35%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反光膜领域的“单打冠军”。
高速背后的科技基因
无论是企业建设的速度,新技术研发的迭代,还是产品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长阳科技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高速”。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80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3项为国际专利,公司已申请并接受90多项发明专利。公司和核心技术人员主要起草了高性能功能膜国家标准计划,并参与了高性能功能膜行业标准的制定。”金亚东表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将大量资金集中在反光膜技术的研发上,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
目前,长阳科技聚集了一批海归和财富500强企业的人才,其R&D核心团队包括十多名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技术经验的医生和专家。
R&D的持续投资使长阳科技收获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如今,长阳科技的年产销量不仅超过了日本的东丽、泰克等国外巨头,还成为了韩国三星、韩国lg、BOE和Innolux等国内外知名面板和终端企业以及德国trilux和Op Lighting等国内外知名照明企业的供应商。
登上科技板块,再次起航
从十多年前的创业青年到今天的上市公司掌舵人,金亚东一直有勇气回到零,这是他成长过程中最显眼的标签和标记。
现在,喜欢“折腾”的金亚东有了一个新目标。“中国的光学薄膜工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光学基膜。这种技术壁垒更高,主要是日本公司的网站。我们的差距不小。”2018年底,长阳科技正式进入光学基膜领域。据金亚东介绍,该公司已经实现了光学基膜的小批量生产,并正在逐步缩小与国外巨头的技术差距。
今年9月,长阳科技进入了科技板块,这让公司变得更加强大。对于上市后的规划,金亚东有明确的思路:一是继续做大、做强、做优产品,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二是集中资金和R&D团队继续加大R&D对半导体柔性印刷电路板光学基膜和离型膜的投资,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完成产业化和全面进口替代,打造一批冠军产品系列;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三大应用场景:新显示器、半导体和5g,重点开发三大应用场景中严重依赖进口、急需进口替代的关键功能膜产品,并在展望未来科技前沿开发和储备新产品。
“这个行业前景广阔,我准备奋斗到70岁。”有一次,一部电影承载了金亚东的创业梦想;现在,金亚东将带着科学技术局的翅膀,带着长阳科技在国际舞台上点亮中国知识创新之光。
标题:长阳科技:一片膜争出一个全球第一
地址:http://www.gshxhs.com/gmwxw/5841.html